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9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管理学   3456篇
劳动科学   133篇
民族学   1366篇
人才学   630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9328篇
理论方法论   1738篇
综合类   14617篇
社会学   2337篇
统计学   384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52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2131篇
  2013年   1775篇
  2012年   2040篇
  2011年   2532篇
  2010年   2270篇
  2009年   2385篇
  2008年   4036篇
  2007年   2737篇
  2006年   1694篇
  2005年   1571篇
  2004年   1260篇
  2003年   1045篇
  2002年   1064篇
  2001年   1034篇
  2000年   714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特别策划推出“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方位与时代价值”主题笔谈。该板块站在时代的高度,精心设计,布局合理。可谓高屋建瓴,点面结合,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992.
伟大历程     
《今日辽宁》2011,(3):4-13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从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建设富强祖国,英勇无畏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天换地的气概,风雨兼程90载,在辽宁的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辽宁人民谱写出一曲曲辉煌史诗。  相似文献   
993.
吴超 《创新》2011,5(5):18-23
信访制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访制度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访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由于传统与现实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创建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从根本上要依靠发展,同时总结、学习、汲取国内外各种经验教训,立足现实、深化改革,走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994.
人类文明越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就越突出。新时期、新任务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定位有高度的自觉。精神文明建设在具有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手段的功用性价值的同时,更有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和表征的目标性价值。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历史转型的取向在于:实现由单纯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向更加注重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主题转型;实现由仅仅满足人的精神文化成果享受需求向同时注重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目标转型;实现由单纯地重视社会本位向更多地注重个体本位的内容转型;实现由传统的自上而下运作向更多地推进政府与社会互动合作的创建模式转型;实现由以往较多依靠单位部门推进活动向更加重视社区这一平台的组织形式的转型;实现由传统的传播形式向充分运用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载体转型;实现由传统的"填鸭式"宣传教育向"渗透式"宣传教育的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995.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初具雏形,但在建构过程中却包含着作家身份的重塑与转型。此外革命历史叙事在当代得以"经典化"的进程中,历史的消解也随着文本的生成而逐步显现。革命历史叙事的样板性建构,以集体创作的思维模式呈现而消解了作家自我的个性,并在左翼思潮退潮后逐渐瓦解。历史消解的加剧与深化,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作家身份焦虑与沉浮的过程,则映射出当代文学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性局限。  相似文献   
996.
在新中国"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典范的构建中,《史学月刊》具有重要地位。1951年1月,《新史学通讯》创刊,创刊后的最初阶段关注中小学历史教育,贯彻唯物史观,明确历史教育目的,宣扬爱国主义,介绍历史教学经验,为历史教学答疑解惑,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历史教育体系的建立,贡献良多;同时,又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的讨论与建构。1957年《新史学通讯》更名为《史学月刊》后,加强学术性与专业性的转向,引领历史人物与历史评价、农民起义、历史主义等重要理论问题的大讨论,对于新中国史学典范的构建与史学人才的培养,均卓具建树。  相似文献   
997.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时态发展,以中华文明对外交往的时空向度,对接于传统丝路实然脉络的历史纵轴中;国际秩序的共时态集聚,以关系范式、系统功能、作用程式的时代拓展,展演于全球空间结构的历史横轴中;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框架和民心相通的全球治理新模式,以中华民族独具特质的"和衷共济",探索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历史脉络纵轴与国际秩序横轴的交互、渗透和演化,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下、在理论与实践的作用里、在文明互鉴的关系中,指谓和呈现了"一带一路"连接古今的历史逻辑、变革秩序拓展关系的创新逻辑以及互惠互利相向而行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998.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我国先发内生的民主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遵循着协商建国、协商建制、协商治国的历史逻辑,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协商主体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业已拥有了相当的实践存量和良态的制度惯性。基于此,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应当走一条稳健、有序、有机、增量的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999.
曾一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23-224
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功能和价值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是一一对应的,既能相辅相承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功能的大小,而且价值的大小又随着人们对遗产功能认识程度的改变而改变,既不能过分地强调遗产的功能也不能片面地注重遗产的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到遗产功能和价值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充分发挥遗产给人类历史文化带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祝方林 《民族学刊》2014,5(3):76-77
在学界,讨论价值重构的很多,但是讨论重构价值的少。谭晓静博士的《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1]就探讨了黄道婆文化的重构价值。在这部书中,谭博士系统阐释了黄道婆从历史人物到行业神,再到文化名人,最终成为被争夺的文化资源的原因及过程;描述和分析了的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保存形式、传递方式、建构结构以及不同人对黄道婆文化记忆的解读;从史志失载、口头叙事断裂、标志性建筑消失三个方面分析了黄道婆文化在海南失忆的原因、失去记忆的内容以及对海南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现实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应构建一种文化系统内的文化共生互补模式,合理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实现各发展主题的共赢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