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在20世纪末朝鲜族文学的变化中,最为突出的是作家意识的开放性和主题意识的多样性以及意识倾向的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意识倾向变化中的反封建意识、悲剧意识和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2.
54青年节     
《金色年华》2014,(5):18-29
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相似文献   
103.
清末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客观地反映出了各阶级、各阶层在那个时代的心灵史和社会的历史变迁。它们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特别是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时代的镜子面前都客观地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和态度。晚清民初的社会决定了他们的不成熟,但时代风气已经开化,人们已经感触并接受了大变革、大过渡时代的思想。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和时代主潮面前表现出了极大的作用。为新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已出版多种,但多有不尽人意之憾,对诸如思潮、流派等文学现象的评价,对文学发生的背景因素的勘定,都需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6.
邓万宽 《老友》2011,(7):21-21
立党开元山岳动,滚滚狂飙,正把征帆送。四海翻腾云水涌,五洲动荡风雷纵。 反帝反封肩重任,推倒三山,祖国繁荣巩。九十春秋欢党庆,鲲鹏展翅长天共。  相似文献   
107.
怀乡起义     
何廷慈 《源流》2011,(21):76-77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举行了100多次武装起义,中共信宜县委组织领导的怀乡起义就是其中之一。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并允  相似文献   
108.
何开庸 《金陵瞭望》2009,(13):77-78
五四前夕,国内面临内忧外患,国事日蹇。无数爱国志士、热血青年,都在寻找救国图强的道路.都以振兴中华为志向。在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浪潮的冲击和推动下.各种社团和组织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影响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当推少年中国学会。  相似文献   
109.
中共的反缠足运动延续了自晚清以来的政治化思路,不断根据新的形势,赋予缠足各种内涵。苏维埃时期,共产党一面彰显缠足的“封建束缚”特点,一面强调放足对“参战动员”和妇女解放的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抗战、革命与生产动员外,缠足对妇女自身的影响,继续受到中共的关注。1945年后,中共的反缠足运动逐渐与土改、生产及支前运动结合起来,放足最终成为解放生产力的手段,而非目的,即使是在以解放妇女为己任的妇女运动领导者眼中,亦复如此。  相似文献   
1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革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起点,对中国现代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