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彭刚虎  许乐  吴向阳 《社科纵横》2011,(11):131-132
中东地区向来关乎美国全球利益的重点。而伊朗政权的变革直接影响了美国该地区的战略。因此对伊朗政变前后美国情报活动进行研究很有价值。本文从情报思维这一概念出发分析这一案例中美国情报与决策思维的特点,我们看到了思维认一知局限给情报和决策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2.
在中国,长期以来,康有为在革命中国的时代相继背负“反革命”和“革命不彻底”罪名。笔者认为,这是政见之争掩盖学理后所引致的事实背离与理论偏差。实质上,面对同样的时代难题,与革命派殊途同归,康有为的革命观念更加强调和平渐进的变革方式;它为近代中国的革命之路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维度与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3.
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学研究既要注意新材料的发掘,又不能忽视旧材料的运用。邓之诚先生《骨董琐记全编》所刊布的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两封信,生动揭示历史真貌,是戊戍政变的重要史料,但长期以来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这两封密札,结合其他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考释,我们弄清了袁世凯通过荣禄“电庆邸达之”向慈禧告密而引发戊戍政变的全过程。袁世凯无疑是告密的元凶,他在戊戍政变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74.
冯建勇 《民族学刊》2012,3(3):82-93,104
1933年4月12日,新疆发生政变,致使全疆局势糜烂。是时,社会舆论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政策之反应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宣慰之举措的热议;二是对事前中央政府与新疆地方关系的检讨;三是对远景的新疆治理的探讨。就社会舆论总体而言,此期社会各界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之结果不甚满意;就一般论者的意见与建议而言,其中亦不乏灼见。  相似文献   
75.
冷战初期,美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将有民主化进程的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视为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该国的扩张,欲将之除去。通过两次秘密行动,采取外交压力和心理战相结合的手段,最终推翻了危地马拉的民选政府,这也成为美国今后在拉丁美洲干涉别国内政的一种模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76.
2006年9月,泰国政变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关注,其军人干政的特点,或多或少代表了东亚国家进入宪政时代以后的发展模式.回望东亚国家的历史,在形式光鲜的宪政光环下,政变和军人干政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独特的实践,折射出东亚国家在实现宪政的过程中,缺乏诸如民主、法治、人权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不能不说与其频繁的政变存在某种关联.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剖析,期望为我国的宪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7.
民国以前,"绅"多与"士"结合,指称拥有权势的士大夫阶层,代表一种政治特权和社会荣耀。民国以来,"绅"多与"劣"、"豪"结合,指称与人民对立的"反动"阶层,"劣绅"、"豪绅"由此成为反革命的代名词。在短短几十年间,"绅"从社会荣耀变成"反革命",以至成为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  相似文献   
78.
《东岳论丛》2017,(5):51-64
1885年10月,袁世凯受清政府之命,全面经管朝鲜事务,是历史的选择,合力的促成。既有自身特殊秉赋的显现,也有吴长庆、李鸿章的鼎力举荐;既有朝鲜国王的盛情邀请,又有日本政治家的旁观建言。身处非常之世的袁世凯,以其非常之才干,把握住了历史的机遇,由此步入了晚清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揭开了其左右甚至是影响近代中国走向的历史大幕。  相似文献   
79.
《社科纵横》2015,(12):104-111
甲申政变前,随着中法之间因安南的宗主权问题纠纷不断加深,福泽谕吉在对华观上也表现得日趋强硬。政变爆发后,福泽希望日本政府追究"主谋者"、"教唆者"、"实际活动者"清政府在政变中的责任,且提醒日本政府要做好战争的准备。期间,福泽发表了《脱亚论》一文,再次提出了中朝两国的灭亡论。中日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后,福泽认为中国的灭亡将不可避免。中法战争的爆发与福泽参与的甲申政变的失败标志着其亚洲观必然从"东洋盟主论"向"脱亚论"转变。  相似文献   
80.
江川 《老年人》2012,(9):12-14
1973年,张铁生因高考交白卷,成为家喻户晓的"白卷英雄",在政治上大红大紫,10年后他却因此被定性为"反革命",判处有期徒刑15年。1991年,张铁生刑满释放,他在获得一份甜美爱情的同时,自我创业。而今,年逾花甲的张铁生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2012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禾丰牧业招股说明书,张铁生作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持股3200多万元,如果成功上市,他将拥有3.2亿市值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