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资本主义趋向问题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核心问题之一。从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围绕“两个必然”论断进行政治经济学论证,到20世纪由资本主义“适应论”和“变质论”引发的一系列论争,再到21世纪资本主义危机频现推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复苏,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对资本主义结构体系的分析不断深入,对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的认识也愈加清晰。对这一问题研究总体经历了由预判资本主义消亡结局向全方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体系的转变过程,贯穿这一思想史发展过程的主题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导逻辑的批判,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衰落趋势和资本积累极限存在的客观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长期共存竞争的格局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22.
文献摘录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一)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被西方列强辱为“东亚病夫”。  相似文献   
623.
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法兰克福学派在1933年至1963年之间处于中断状态。但这三十年里的历史变迁和若干学者的坚守、探索也为1963年后战后成长起来的德国青年一代学者重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供了深刻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失去的三十年”使德国马克思主义传统发生了重大断裂,这对德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在重建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卢卡奇所奠定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复兴。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把握德国马克思主义乃至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完整历史逻辑,为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方法论抉择和当代德国左翼理论的特征,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24.
625.
战后科学呈加速式发展,社会也随之急剧变化和发展,由此引发出了西方学者对社会全域发展的预测,但却未能意识到科学的加速度发展会使人类认识以及社会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回顾人工智能奠者图灵、控制论学者维纳和艾什比等科学家相关论述,计算机科学是当代一切新型学科的支撑,在社会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成功应用,其持续和迭代发展更是将科学推到再分类的前夕.综观科技发展态势,当代世界正在进入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依托、云计算为支撑、5G技术赋能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工业4.0时代,STS研究也再现高潮.  相似文献   
626.
正由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萧洪恩教授团队编著、长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之浩淼苍茫系列丛书于2014年4月面世。作为我国首部长江流域农业专史,它的出版凝聚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研究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农业发展史、特别是长江流域这块富饶土地上农业发展脉络所付出的心血,标志着华中农业大学的学者团队在长江流域农业史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为国家级大百科历史文化重点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相似文献   
627.
“四史”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源、理论资源和方法资源,融入大学课堂教学是其落实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与必要举措。在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四史”主要作为思政课的知识材料被讲述,并未广泛有效地融入大学非思政课课堂教学。为促使“四史”全面有效地融入大学非思政课课堂教学,应明晰“四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扩容功能、明智功能、增趣功能和提质功能,梳理“四史”有效融入课堂的学科逻辑、发展逻辑与层次逻辑,更好地把握“四史”的主流主线、坚守学科知识的生产阵地、认识“四史”的课堂教学方法论本质、彰显“四史”的学科教学机智,更好地推动“四史”教育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扎实推进,打造“金课”,促进师生共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28.
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zO世纪是图书馆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三次大的发展高潮的历史时期.尤其在20世纪之初引入西方图书馆近、现代化办馆理念之时,众多文化名人参与其中,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中国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业,历史应对他们给予充分的估价和褒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