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1769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646篇
人才学   372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4466篇
理论方法论   628篇
综合类   8461篇
社会学   1359篇
统计学   14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1221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194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297篇
  2009年   1250篇
  2008年   1528篇
  2007年   1142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98篇
  2003年   733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我国西部中小企业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所带来的制约因素和由于缺乏基本融资规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表现得更为复杂。据对新疆7家商业银行2001年对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和发放情况的调查,2001年共接受企业贷款4226笔,实际发放贷款3477笔,在未发放的749笔中由于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为592笔。而这592笔中由于担保、抵押不落实的就有96笔,占16.2%;而自身缺乏担保资产而又难找到第三方担保而导致贷不上款的企业,已占中小企业的67%。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作功能缺陷透视新疆中小企…  相似文献   
92.
中国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可能最为强烈。入世以后,棉花市场开放度将远远高于粮食等农产品,棉花产业受到的影响在农产品中可能最为突出。作为最大的产棉区的新疆研究如何应对入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地位与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加入WTO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3.
席勒艺术形式原理及其历史意义迄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全面阐释。"形式消除材料"实即"形象消除生活"。它暗含内容与形式统一基础上的形式优先原则。其历史意义主要在于审美现代性的开辟及艺术形式的张扬。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形象意义的载体——映象在语言中对风格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重要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地保证映象再现。  相似文献   
95.
96.
清初统治阶级实施高压政策.文字狱布满中原。蒲松龄对此无限愤懑,但又不敢正面发表意见,便以曲笔书写他的悲愤.借天堂地狱以宣泄他胸中的不平。正如很多研究者所论.《聊斋志异》是作者一生血泪的结晶,一腔块磊的倾泻。它时而将那可诅咒的时代尽情地诅咒,时而在谐谑嘲讽中对丑恶现象痛加鞭笞.又时而借幻化的鬼狐来控诉那人间的不平。  相似文献   
97.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达二千余年之久,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封建社会延续如此长久,根本上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98.
商品化权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理论和我国在经济生活中引发的诉讼 ,对商品化权引入的必要性及其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诸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必要引入商品化权 ,以此明确权利 ,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推动我国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新疆楼兰铁板河女干尸种族人类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女尸人类学特征接近原始欧洲人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0.
人们常常以“食色性也”证明古人承认性爱之本能 ,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判断仅施惠于男性 ,恰恰是对女性实行压制的权威性话语 ,助成中国几千年宗法伦理制下男女的不平等。文章以古籍中的“色”指女人着手 ,分析两性所受之不同对待 ,说明女性无权“好色”及在两性关系上的被动甚至被占有的地位 ,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