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3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427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77篇
人才学   19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853篇
理论方法论   328篇
综合类   3776篇
社会学   466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古代湖南旱灾发生的频率呈加快趋势 ,明代以前旱灾危害大于水灾 ,从明代开始水灾的危害开始超过旱灾。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引发饥荒、死亡和其它灾害。  相似文献   
62.
关中语言是汉语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周代“雅言”即镐京话,是有典籍可考的第一个汉族通语,是关中方言的源头。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认为:第一,诗的典型不能归结为诗人自我的典型形象,因为并非所有诗都有诗人自我形象,看不到诗人自我形象的诗,未必不具典型意义;即便部分诗确有诗人自我形象,这类形象在实体性和具体性方面,也不可等同于叙事戏剧作品的典型形象。第二,诗的典型也不能归结为意境,因为就内涵而言,意境主要是一个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与典型作为表示个性与共性关系的概念是不同的;就外延而言,意境是一个有严格的历史文化规定性,有更多与中国古典诗词相联系的特定概念,与典型作为适用于各类艺术和诗的普泛概念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4.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广建寺刹,集结僧众,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力量。对于集权国家而言,对佛教的控制和利用自然就包括这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利用佛教义理作为集权国家意识形态的附庸或者一个部分;二是将佛教僧团严格置于国家监控之下,使其既不成为政治上的异己势力,在经济上也不侵害国家利益。就后者而言,自佛教盛行的南北朝以来,历朝都设有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僧官制度,以实施对寺院僧团的管理,通过各级僧衙僧官来向社会僧团贯彻国家各项佛教政策和法规。但历代对社会僧团…  相似文献   
65.
66.
异端消费是古代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异端消费思想主要包括以<管子>为代表的"侈靡"消费观、以陆辑为代表的"崇奢黜俭"消费观和以郭子章为代表的"奢俭皆非"消费观等.在分析异端消费思想与行为的同时,对其进行历史学和经济学解读.努力探求古代消费与现代消费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67.
笑尘 《老年人》2008,(11):42-42
湖湘自古诗人多矣,荒唐者多,慷慨者尤多,而荒唐与慷慨两大特点同时集于一身者,则“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68.
钟巧灵 《船山学刊》2008,28(1):137-139
爱国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或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或表现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今天,我们学习这些诗歌,可从中受到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更正     
笑尘 《老年人》2008,(1):44-44
在湖湘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的湖湘诗人,酿就了中国诗坛千红万紫的春色。人们看到,诗人们以自己饱满的激情和独特的诗情才气铸就的阕阕词章,为我国古今诗坛增光添色。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介一些湖湘诗人的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0.
刘家和 《河北学刊》2008,28(2):93-96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教与历史之关系而言,中国的三代与古代希腊、罗马本来各不相同;但不论前者的邦国,还是后者的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之神,这点又是相同的;可是在此之上,前者还有天或皇天上帝,后者则无,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者在地上有最高的天下共主,而后者则无。杨共乐认为,敬重神灵,墨守礼仪,以敬神束缚民众,以礼仪统一思想,是罗马早期宗教具有的明显的目的性;敬仰民族神明,宽容外邦神灵,又使罗马的宗教传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开放性;早期罗马的宗教传统是多神崇拜但有秩序,宽容外神但有原则,主要表现在新的外神从未渗透到罗马旧有宗教的核心,后者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刘林海指出,基督教最初并非罗马的唯一选择,其优势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的;罗马传统宗教自我更新的失败则把基督教推向了国教的地位。蒋重跃对《新约》的道德金规则与《论语》的忠恕思想做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都主张博爱。但《新约》的金规则只有肯定式的表达,因为基督教的博爱来自上帝,上帝是无限的,上帝的爱也要无限地向外推出去;《论语》的忠恕思想则既有肯定式,也有否定式的表达,由于儒家的博爱来自人自身,人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之爱既可向外推出去,又要向内加以限制。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差异。王献华在分析雅各布森的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认为,对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的研究和对早期两河流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研究必须是合二为一的学术进程;在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研究中,神灵史的路径可以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