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1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113篇
理论方法论   205篇
综合类   1837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美学方法论的角度 ,以对东西方古典美学艺术本质观的论述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文艺实践 ,对艺术本质给予了现时代的规定。本文认为 ,西方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是以纯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艺术 ,把艺术规定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将摹拟、再现、认识看作是艺术的本质特征 ;而中国古典美学则主要是以伦理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相统一的方法观察和研究艺术 ,把情感看作艺术的特质 ,将抒情、写意规定为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东西方古典美学各自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以及当今东西方艺术发展的趋势 ,说明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探求 ,既不能单纯执着于表现主义 ,也不能固守于理智主义 ,而是应该扬弃其各自的片面性 ,对东西方古典美学的艺术本质观 ,在现时代的规定下进行辩证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琉球诗散论     
追溯中国古典诗歌载述和反映琉球的历史 ,重点论述明清中国诗人所写琉球诗发达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可以看出琉球诗具有浓厚的海洋气息和魅力 ,它拓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 ,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诗人们的创作水平。琉球纪事诗不仅可与史籍相发明 ,而且有时可补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宋代理学到南宋孝宗、宁宗时期达到极盛 ,但无论从理学道统承传方面还是从社会政治条件方面看 ,孝宗之前的高宗朝实为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理学由北宋时的民间之学发展到南宋时占主导地位的学派 ,活跃于高宗朝的程门弟子对二程学说的极力推展是一重要因素。同时 ,面对激烈的民族矛盾 ,高宗集团选择了主和派的妥协主张 ,并有意识地寻找与这一政策相适应的学术思想作为其理论根据 ,程系理学正是在这一现实政治需要中得到高宗集团的接纳、支持而逐渐繁荣兴盛起来。到孝宗朝 ,朱熹使理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释罗伯特·吉尔平“国家中心”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总结了他在新世纪初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基本看法 ,即全球经济呈现高度一体化和明显脆弱化的双重特征、民族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全球经济管理需要强大的领导和经济大国的合作以及全球经济新秩序必须立足于强有力的政治基础等。本文还结合现实对吉尔平的上述观点作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理论结构有原则区别,说明二者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是对立的,不容混淆,也不能融合.但这不等于说西方经济学一无是处,事实上它的某些个别分析方法和观点对我们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如新古典经济学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加强微观经济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新古典综合理论的某些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处理微观、宏观经济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有借鉴意义;西方经济学的种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措施对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赛缪尔·普芬道夫是17世纪德国法哲学的开创者,是近代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自然法学思想家.普芬道夫对法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法的捍卫上,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其著作中处处充满着自然法思想,尤其是契约论思想更是影响深远.在自然法学说方面,普芬道夫的思想联结着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与其他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不同,他特别重视对义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市场化进程的分析,提出走出古典市场化,走向现代市场化的见解。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均衡、法治,以及符合均衡法治要求下的持续活力。为此,要加快促进制度变迁.首先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整体联动,形成均衡协调的改革进程;其次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进一步形成民间与政府积极互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互呼应的改革进程;第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主,加快提升法治水平,形成以法治为基础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非学界历来认为的汉语的单音节结构和四声特点 ,而是由汉语的生成机制———象声表意所预设铸就了的 ,即汉语的词音特征与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自然音韵之间具有一种象拟的关系。这不仅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了一种“天籁”般音韵美的特征 ,而且使人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 ,即使脱离诗歌语词概念意义的导引 ,也可以获得对全诗情景韵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阐述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关系,旨在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