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27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863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0 毫秒
8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三篇。《达生》演绎《养生主》义理,阐释庄学俗谛“达道全生”的养生之道,准确全面,更为丰富;同时像乃师庄子一样,对孔子“然于然,不然于不然”。由于郭象删去第三章至关重要的斥孔24字,导致旧庄学未能领悟《达生》精义和通篇结构。  相似文献   
82.
道德信仰化与信仰对道德的本体论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道德现象的研究只有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寻求道德的终极根源和精神依托,从根本上恢复道德的权威,才能发挥道德维持人类整体生命的作用。本文认为,道德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实然性背后的应然性,道德应然性通过对人类文化背景中的总体精神———信仰的依赖并通过扩展信仰的形上神圣性实现对实然性道德的支配,这个过程意味着信仰在实质上构成了整个道德的精神本体,信仰既内契于精神生活,统摄精神生活,又通过它的本体功能体现出它对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83.
形合、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手段,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文章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成因以及它们在词语的语法形式、句子成分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表现揭示出一些对翻译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84.
执政“合道德性”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执政个体的合道德性,即作为执政体系组成者和执政活动实施者的具体的个人,其个体伦理取向符合道德规范。具体内涵包括建立在公平、正义、人道这一执政整体伦理基础之上的廉洁、勇敢、诚实等方面。执政个体的合道德性影响到民众对于政党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信誉的认同。  相似文献   
85.
科技英语专业词汇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一般说来,其词汇的构成都是有“法”可循的,合成法、混成法、词缀法、借用专有名词法等是其主要构词方法。通晓科技英语构词法,可以使译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科技词汇时心中有数,有助于探求新词词义。  相似文献   
86.
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尊严是一项独立的基本权利,它不同于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也不属于人身自由的范畴。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国际人权宪章和外国宪法所规定的"人的尊严"实属同一概念,但其地位和内容不同。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救济方式,但二者也有联系,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是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的立法依据和违宪审查依据以及解释依据。"合宪解释"是当下中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87.
省略衔接是五种衔接方式中重要的一种,在英语、汉语中的使用都十分广泛。英语形合及汉语意合的特点使得英语、汉语中的省略衔接也有诸多不同。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目的语中省略衔接的特点,增补或删减一些成分,再现译文中的语义连贯。  相似文献   
88.
CI与CS评价比较及其整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CI与CS战略管理就两者的系统结构、系统传导、系统动力、系统反馈与系统绩效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就整合两者的管理模式,弹性管理等提出了初步构设.  相似文献   
89.
美学是康德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自然美论则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他的自然美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他的哲学和美学体系。康德的自然美论关注的核心是人,他把自然美的生成、发展放在自然人化这样的哲学高度进行分析,认为自然美的生成发展的本质是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自然美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丰富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90.
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一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根源于老庄的“无为哲学”,自唐宋以来逐渐突显。它与“有为”不同,是一种非自我意识、非执于法、非功利性的观念,指向一种无法被人的智识所穿透、出自本然的自发性创作方式。张涟“高坐与客谈笑,但呼役夫,某树下某石置某处”的园林置石艺术创作状态正是对这一观念最为生动的诠释。以此状态为媒介,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首先,它是一种“变识为知”的认知观,强调对无身理智的打破,凸显“智的直觉”;其次,它是一种“遗技合道”的技法观,区别于“技中见道”,其所突出的既不是罔顾法度,也不是心为法执,而是法随心转的状态;第三,它是一种“法天贵真”的性情观,标举独立自由、纵恣不傥的艺术人格,将古典园林置石艺术引向对生命本真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中追求不似之似、不假斧凿、不求名石等新风尚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