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5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621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04篇
人才学   114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3243篇
理论方法论   494篇
综合类   6562篇
社会学   459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643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促进“三观”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关键。改革与体制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当前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的构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必须进一步通过改革的新突破扫除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实现“三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2.
《论语》君子观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士京  孔读云 《学术界》2006,(1):114-118
目前学界对古来“君子形象”的描述较多抽象与笼统,论文从德、才、学三个角度分别阐释和综合概括出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君子之义”,力求回答德、才、学的相互关系,即德统率才、学,才的发挥表现德的品位和境界,学使德、才得以完美结合;以此回归君子形象的一般形貌,从而充分张扬《论语》君子观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河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效率观》一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社会的视域重新审视效率,阐述了效率与和谐的正相关性与负相关性,倡导确立科学的效率观。建设和谐社会,各级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责任与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一文,针对市场经济的不发达与市场缺陷两大问题并存的现实,提出应在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公民的多维关系中认识政府责任,并切实履行其责任。《构建和谐中原重在培育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一文指出,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转变河南干部群众原有的思维方式,培育和谐发展新思维,同样是构建和谐河南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4.
西汉大儒董仲舒为适应西汉统治阶级的需要,全面改造了儒学,从而使儒学由一名地位卑下的小卒变为一家"独尊".董仲舒最先提出"天人合一",他的天人观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宇宙观和方法论,以"君权神授"为旨归的.深得西汉统治阶级赏识的核心价值便是"君权神授",因为它既说明了君权来源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又便于西汉统治者实行中央集权.至于说他的天人观是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则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95.
中国1949-1960年国家技术观的演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倪宪章 《学术研究》2003,5(12):101-104
1949—1960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技术观的演进明显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夸大意识形态的作用。在技术主体的认识上,从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到依靠群众运动;技术发展战略从 “一边倒”到“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运用文献法,分析了涂尔干的人性观、社会观、科学观和方法观,并认为其中的社会观,特别是“自然社会同构论”在这“四观”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涂尔干为什么被誉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个问题,而且为理解实体主义社会学的主要思想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997.
对同情伦理学的研究应当说是近年来国内伦理学研究的一个空白.本文通过分析自体谟到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的同情观,力求对"同情"内涵有独到诠释.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实践观作一简要概括后,着重阐发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实践观的内容。主要有创造性实践的独特性质表现为创新性、探索性和风险性;创造性实践的主体要求表现在观念特征、精神特征和素质特征等3个方面;对创造性实践客体,应从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矛盾等3个方面去把握;关于创造性实践的一系列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墨子》一书中的《墨经》部分的分析,认为《墨经》时代,就已经有非常发达的语言观。文章从语言符号理论、语法观、语义观、修辞理论、训诂方法等方面,对《墨经》的语言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00.
汉密尔顿的货币银行观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联邦政府财政、信用危机和货币短缺两大问题 ,汉密尔顿主张建立联邦银行 ;发行公共信用与私人信用结合的银行券 ,以取代政府直接发行的信用货币 ;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私人经营管理的经验为公共利益服务 ;加强联邦政府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的集中控制 ,但反对政府直接干预联邦银行的具体经营业务。汉密尔顿式的货币银行观规约了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