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8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管理学   1505篇
劳动科学   167篇
民族学   279篇
人才学   352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7586篇
理论方法论   1424篇
综合类   10960篇
社会学   1821篇
统计学   29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1511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965篇
  2011年   2294篇
  2010年   2120篇
  2009年   1859篇
  2008年   2161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980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恩格斯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10年了,但学习与纪念恩格斯的必要性则毋庸置疑,更何况目前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个体系之创立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恩格斯理论贡献的当下意义由此进一步凸现。 在传统的研究视域中,更多的是强调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而系统的贡献;以今天  相似文献   
102.
有难同肩挑,有灾携手抗。连日来,一幕幕对口支援、重建家园的重头戏,正在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紧锣密鼓地登场。中央确定的一省帮一重灾县、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策,迅速转化为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继各地医疗机构陆续接纳治疗地震灾区伤病员、教育机构接纳灾区学生就读之后,一场涉及灾后重建的全方位对口支援已经并且正在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103.
资源、权力与国家:解读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登斯被看作是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从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了反思和解构,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的建立基础、阶级本质和发展轨迹等理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解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上,吉登斯从资源和权力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涵义和历史类型.在他看来,国家是一种能够对社会进行反思性监控的组织,以反思性监控能力和暴力垄断能力作为标准,国家划分为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三种历史类型.吉登斯的国家观为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进行国家理论研究提供了某些启示意义,但其理论也难以逾越自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巴金自称是受外国文学影响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创作在无形中的影响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巴金的小说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家.春.秋》创作中就处处可见"尚三"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情节,三极建构,三而后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巴金能够成为文学大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科学发展观是国际社会发展观的合理内核与中国实践发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下应担负起调适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趣向的使命。通过考察多领域通用的“形式”观的转变而管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义务;创设形式多重结构论,论证出其中存在的多项规律。转变形式观将在多领域引发思维革命,这也是人文精神现状对前者方法论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终极价值指归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都追求"和谐"的价值理念,比较和探讨这两种和谐思想的异同之处,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贯彻中央课改精神,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改革的“九环”模式,只有将这模式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去,形成接受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革命和教学革命。  相似文献   
109.
企业并购后整合的三项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的企业并购后整合需要落实三项准则 ,即实现协同效应、正确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构建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协同效应 ,应当警惕出现负协同效应 ,准确地确定协同机会 ,恰当地构建协同技能 ,并全面扩展协同效应的范围 ;并购后业务流程再造则要求不仅坚持顾客导向 ,而且坚持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导向 ,应当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并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设计方法或系统化改造方法 ;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 ,必须正确认识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的性质 ,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 ,及时开发新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组织  相似文献   
110.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系统介绍的章,但是这篇章的很多内容都是参照了日本学的作的。本通过对比《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日本学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两篇章,分析李大钊和河上肇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并提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是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章,也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