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谈到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教育。向上向善的个体意义根据在于人们将向上向善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目标,向上向善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人赋予自身活动以意义的过程。向上向善的社会历史根据在于社会以扬善抑恶的方式,支持与弘扬向上向善,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向上向善不仅具有个体意义根据与社会历史根据,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的不断提升的一种实践活动,正是这种按照人的目的和理想变革世界、变革自我的生动的实践过程,为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62.
63.
孟子的人性论包括性善、向善、为善、致善四个紧密相联的环节:性善表明了仁义礼智根于心,证明了仁义内在、性由心显;向善赋予了人自身臻于至善的力量,赋予人以道德自由;为善是个体修养的基本功夫,提供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格修养方法;致善则是个体之善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借以实现三代之治的社会理想.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成体系的思想整体,只有在这一整体之中,孟子的性善论才能得到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64.
65.
在新时期中国新闻史上,唐湘岳是创造奇迹的人之一,也是值得新闻理论界研究的典型个案.他的作品崇真,具有个性鲜明的真实性追求:追求立体的真实,表现动态的真实,注重细节的真实;他的作品向善,传播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肯定科学探索和颂扬奉献精神,揭露虚假现象和鞭挞丑恶灵魂,坚持身体力行主动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他的新闻作品尚美,坚持苦心孤诣的艺术探索:作品结构富于变化性,作品情节具有生动性,作品语言具有审美性.30多年来,唐湘岳的新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风格也意味着定型和模式,如何突破自我和超越自我,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毛佩琦 《领导文萃》2014,(22):83-86
正朱元璋认为,如果民间的风俗败坏了,老百姓都不知道向善,社会流行着坏的风气,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为推行教化,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他把教化推行到最基层,用简单易懂、易于实行的方式,让百姓普遍接受教育。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为了整顿社会秩序,立纲陈纪,不惜使用严刑峻法,虽然明朝初年的社会秩序因此而迅速走上正轨,但他也因此而受到批评。然而,朱元璋并非只依靠刑罚,相反,他特别重视教化,强调风俗道  相似文献   
67.
作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慈善文化以慈善动机、慈善价值观及其外化的慈善行为为主要形式,通过改变旧慈善观、传播并巩固新慈善观,实现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目前,慈善文化领域存在着多层性问题,即伪善——慈善作为手段、下善——慈善作为目的、上善——慈善作为义务、至善——慈善作为利他与利己的统一。为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魂,规制伪善,反对下善,主张上善,倡导至善,形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在整体引领上,要以崇德向善为价值导向,使慈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一致。在分层引领上,对于伪善与下善,要始终坚持法治精神,并对慈善政策进行道德评估;对于上善与至善,要始终坚持共享精神。  相似文献   
68.
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进化向善”的宗教观,是一种摒弃一切形式主义而强调内心虔诚的宗教观。哈代对基督教形式主义信仰实践的批判,对基督教情感道德的讴歌和现实价值意义的肯定,则是通过小说创作实现的。  相似文献   
69.
亨查德的故事至今仍然有深刻而广泛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善良和勇敢地面对厄运的勇气。另外,他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卡斯特桥市长》中精彩的心理分析又加深了我们对他人的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70.
印度洋海啸吞噬了十几万生灵,一向善待生命的大自然这次竞如此无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