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独特的理论品质与实践特色。空间融合、组织协同、社区导向、技术嵌入构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地方探索,漳州市城乡网格治理创新模式在践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要义的同时,结合地方社会治理现实形成了治理空间的城乡融合、治理主体的无缝对接、治理面向的社区在场、治理工具的技术赋能等地方性经验,丰富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个案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健全合作治理机制、着眼技术向善赋能、推动城乡治理融合等路径有助于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2.
“数字体认”表征着数字文化产品体验过程中用户与数字环境的关系。在“数字体认”行为中,人的意识变化受到数字文化产品内容变化的影响,而内容的变化又受制于算法推荐机制。一些案例表明,算法推荐可能造成“成瘾意识”与“道德虚无意识”在用户群体间弥散,导致用户主观能动意识缺失。规范技术应用、合理利用算法推荐则可以提升用户的主观能动意识、道德意识、公共价值意识,促使主体意识回归,进而推动主流意识在群体间的广泛传播。本文通过对“数字体认”行为的分析,认为只有限制不断膨胀的技术权力、倡导技术向善,规范产品内容、树立正确意识导向,才能唤醒数字文化产品用户群体的主观能动意识,激发用户的道德意识,增强用户的公共价值意识,从而彰显和实现数字文化产品的社会责任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