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6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24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4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482篇
理论方法论   696篇
综合类   5161篇
社会学   36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700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苏菲主义思想是莱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苏菲主义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本文涉及到苏菲主义的内涵,哲学与宗教的区别;讨论了伊德里斯·沙赫与苏菲主义的关系,西方新苏菲主义与伊斯兰教的苏菲主义的区别;最后,驳斥了苏枕的"苏菲主义推崇众人皆信教,它完全排斥理性、否定国家形式"的说法.莱辛接受的苏菲主义是西方语境下的苏菲主义,它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自然回归观念的深入人心,不仅使人们的行为开始崇尚自然,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都市的生活方式——一部分新潮族开始返璞归真,玩起了新节俭主义的城市版。  相似文献   
23.
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理性因素作为主体认识结构中的一个恒常性要素,对主体的认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意志、需求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起着选择、调节控制和驱动的作用,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发展起突破和创造的作用。把握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4.
新历史主义历史诗学在理论方法、概念术语和批评实践等方面都受到福柯有关话语实践性理论、考古学描述方法、系谱学的效果史研究和权力生产性观念的有力影响。本文就上述影响做了系统考察 ,并对它们共同的“文本主义”等思维盲区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5.
张光芒近年的启蒙研究非常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分析其启蒙研究的方法———剥离、整合,试图抓住其核心:回到中国启蒙主义本身。他的剥离是与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的剥离、与研究对象的历史混杂的剥离;他的整合是从纷繁的现象中凸显中国启蒙主义的总体性逻辑趋向的整合。因此他的启蒙研究既带有理性建构的旨趣,又带有拨乱反正的意味。  相似文献   
26.
大陆法系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之争是二战后在反省新旧两派学派之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当时欧陆、日本社会人生观、世界观和国家观等价值观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国家观向着保护个人自由、利益、权利和建设法治国方向发展,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个人自由、权利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刑法注重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重视法益保护机能,体现谦抑主义原则,朝着贯彻结果无价值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7.
《幻灭》里静女士的意义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政治理念的符号,而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女性叙事的两个极地之间的脆弱的中间地带。她三次精神幻灭的实质是她在女性自我与集体力量、在自由和规范之间痛苦挣扎后的绝望。她的悲剧结局表明作者在张扬"五四"以来的女性独立思想的同时,又对消解女性意识的新的男权价值观的认同,显示了作者头脑里的男权主义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28.
2 0世纪对 2 1世纪的潜在性塑造 ,集中表现人的生存的实利主义化。实利主义泛滥是与”哲学的终结”相呼应的 :哲学孕育和滋养了实利主义的普世化 ,实利主义又反过来把哲学逼向了自我终结的边缘状态。人类哲学之最终倒向实利主义的怀抱并成为实利主义的牺牲品 ,在于哲学自身的无限度性。从终极意义讲 ,无限度论哲学思想促进了实利主义的反自然、反人类、反道德方向。要使人类重归道德生活的道路 ,必须在无限度论哲学终结之处重建限度论哲学思想 ,并以此为精神基础 ,创建起促进人类普遍地道德生活的规则道德。致力于规则道德建设道路的开辟 ,则是 2 1世纪人类普世性公正伦理全面探索的开始。  相似文献   
29.
随着我国的税法新发展,纳税人的权利亦需要重新认识。本文提出纳税人的债权概念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完整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实现法治社会的完美的“税收法律主义”  相似文献   
30.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他们各自依其对人性的理解,演绎出两种截然迥异的教育理论-“内发说”与“外铄说”。在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上,行为主义主张,人只是环境和刺激的被动承受者,人的行为只是环境的特殊产物,具有很强的被规定性。认知主义认为,人是在与环境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构建起自身的认知结构,促使人认知发展的。人本主义依其对人的独特理解,更加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