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6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24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4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467篇
理论方法论   692篇
综合类   5146篇
社会学   367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700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71.
“五四”的主题是政治挤压下的启蒙。“五四”整个发展过程中启蒙始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五四”落潮,并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自身发展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必然的客观要求。“五四”启蒙运动是不彻底的,这有其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脱离政治孤立地看待启蒙。  相似文献   
72.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社区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社区福利成为社会成员普遍性的需求。但目前我国的社区福利存在着行政化、非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内缺少成熟的、有活力的社会团体,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对于福利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本文尝试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在福利服务领域引入非营利组织,并重点讨论政府的角色转变以及与这些志愿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3.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74.
法国文学的域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克鲁 《学习与探索》2006,4(3):133-135
法国文学成就辉煌,影响深远。从中世纪至今,法国文学中新的体裁、题材、思想观念、艺术手法对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法国文学自身发展与时俱进,既富有创新意识,又善于汲取前人和他国的优秀文化营养,同时也与法国政府历来对文学的发展高度重视有关。  相似文献   
75.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作为个人主义的对立面,积极呼吁“社群”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与集体主义相通。本文重点分析其产生的现实背景和价值诉求,这对于恰当处理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丰富和完善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其法治思想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许多内容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实践验证。但是,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带有明显的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没有完全摆脱人治的影响。这为其后继者留下了艰巨的法治建设任务和革故鼎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77.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文学从来就不是只讲破坏不讲建设的文学,只讲解构不讲重构的文学。它是对一种新的真理的寻求,一种试图恢复事物、世界以及人类的适当位置的真正的努力。由于现阶段“社会性的人”向“精神性的人”的历史蜕变还不充分,可以预言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精神主义”对“物质主义”的顽强对抗和超越,依然是21世纪世界文学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78.
通过描述和分析陈思和关于重写学史的最新论述,认为陈思和表述于90年代的重写学史方案一方面固然具有强烈的反化激进主义、非精英主义色彩和某种后现代主义倾向,但是,启蒙主义仍不失为其深层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79.
论王韬的“天下一道”观@邵燕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相似文献   
80.
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与社群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种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都将整体的利益作为重心,在人性论上都将某种社会规范纳入人的本性当中,在道德建设上也都强调道德的目的性。但是,董仲舒并没有像社群主义那样,在理想的状态下片面强调人性中善的一面,而是在考察现实的基础上,指出人性为恶的可能性。因此,不同于社群主义在道德建设方面单纯强调“德性”的作用,董仲舒强调的是“德性”与“规则”的统一。以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为参照系,对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进行审视,对于我国当代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