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824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059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江西社会科学》2017,(8):112-118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沉重的社会负荷,使中国现代颓废主义文学的存在淹没于启蒙话语、革命话语乃至政治意识形态的话语之中,无法得到公正、客观的评判。究其实际,现代颓废主义文学是一种美学现代性的表达,来自于对现代进步神话的批判,也是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抗。这种反抗既是美学的也是道德的,自有其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为之"正名",进而重构中国现代颓废主义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02.
五四运动后 ,现代青年在启蒙思想的鼓舞下 ,开始在观念上和行为上发生新的转变 ,具体表现为个体追求解放和群体结社的两种模式。这种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3.
“80后”一度被“标签化”而遭受各种“非议”,他们的多数在经历了与其父辈的某种“交锋”之后,径直走进公共生活,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和网络行动的推力,“80后”自行“正名”。伴随社会问题的尖锐,他们又在“风口浪尖”发声。认知“80后”已不仅仅在他们而在全社会。认知的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供认知的相关性和深刻性。本文选择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意图在于论证“80后”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其“本体性”.即他们“存在并思考着”。认知“80后”是从这一“存在者”开始,又越过此一存在的“现时性”进入对“未来”的担当——谁£起“思想启蒙”这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4.
晚清是中国近代小说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创造了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公共话语空间",①用以宣传启蒙价值.文学之"美"在商业之"利"和启蒙之"用"的夹击下被消解殆尽的同时,却也一并"塑造"了晚清小说的基本面貌,而它们的共同指向只有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105.
张丽 《浙江学刊》2023,(6):178-184
在哲学史演进中展开审美之维的功能研究,伴随研究视域从超验的形而上学、先验的主体性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形成了从启蒙功能、政治功能向实践功能的显性功能渐次彰显的研究脉络,并产生了由启蒙功能奠基,在政治功能中逐渐进入现实,最终在感性的人的实践功能中得到整合推进、共育发展与真正实现的历史逻辑。进一步在哲学视域中整体地研究审美之维推动哲学发展与推进历史实践的功能,审美之维是本体论领域保存超越追求、认识论领域重构认识形式、实践论领域恢复感性的人的实践的重要维度,表现出建构理想世界、认识现实世界与实践改造世界的现实功能。马克思主义在感性学基础上建构起审美之维功能研究的实践哲学视域与实践领域,形成了研究审美之维功能的实践来源、实践力量与实践路径的实践美学,为超越现代性、探索全新现代文明形态的历史实践中审美之维功能的研究与实现提供了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106.
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1,3(3):47-55
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主将之一,鲁迅在五四高潮过后一直处于各种矛盾和冲突之中。他有过彷徨,也曾经游移,但鲁迅的思想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始终守护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立场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考察鲁迅在五四之后面对的矛盾和介入的论争,每一次都与五四新文化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面临的危机有关。从鲁迅走过的路,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艰难,同时也可以看到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顽强持守。正因为这样,鲁迅才在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心目中树起了坚不可摧的雕像。他的光辉不属于跻身于庙堂之侧的文人,也不属于走向民间的鼓动家或隐居者,而是属于获得了独立人格并意识到自己的先驱者使命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7.
《炊事班的故事》里的"小毛"精灵古怪,一口"河南腔"让人捧腹大笑。而生活中,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人送外号"青春美少女"的妈妈。在外人眼里,这对母子乐观风趣,岂不知,毛孩的星途并非一帆风顺,每次"华丽转身"的背后,都有妈妈的倾心助推和无言泪花……  相似文献   
108.
109.
姜家湾村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旅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镇,这里山大人稀,坡陡林密,海拔1400多米,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姜家湾村教学点就坐落在青果山脚下,轻风拂过,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万山从中一抹红,格外显眼姜家湾村教学点是巴东县教育布局调整之后保留的70多个教学点之一,现开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  相似文献   
110.
现代性的困境就是统一性规范的缺失,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刻的根源就是启蒙理性二元对立的逻辑,也就是以主体性原则为中心的意识哲学范式.要在深层解决现代性与启蒙理性的纠缠关系,一方面启蒙理性导致了现代性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启蒙理性为现代性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