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997篇
劳动科学   124篇
民族学   222篇
人才学   171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3196篇
理论方法论   760篇
综合类   4672篇
社会学   515篇
统计学   1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973篇
  2007年   2582篇
  2006年   1850篇
  2005年   1077篇
  200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过程,工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企业先进文化,塑造科学精神等历史使命方面,还是在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维护社会公平、密切当与职工群众联系、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等方面都有其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城市人文精神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人所应有的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城市的活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灵魂、品格和风气的综合体现。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人的精神和“灵魂”,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挖掘历史、打造文化、提升内涵、培养精神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领导范式,是领导者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24.
和谐社会构建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有的环境权学说在应对环境危机、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收效甚微.因此,对环境权的研究应当改弦更张,从产权的视角对环境权进行重新审视和界定,能使环境权成为可交易的权利,在交易中实现价值最大化;能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在生产领域得到充分利用;能使环境权制度成为遏制排污、鼓励治污的制度,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25.
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全面总结过去30年特别是“十五”以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就、经验,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发展全局、全面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近些年来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的书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2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世界急剧变化、中国迅速发展、世界为之聚焦的重要历史时刻,建构了以和平发展为主体,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两翼的和谐战略体系,体系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具体理论成果.对体系结构与内涵的系统分析有利于我们以和谐世界为着眼点,和平发展为着重点,和谐社会为着手点,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7.
和谐是一种秩序,秩序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已经进入人类的视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目标的提出,将秩序与理性的渊源关系重新凸现了出来。和谐社会秩序与理性的逻辑渊源在于理性是和谐秩序的深层解;历史与现实渊源在于理性的沉睡、异化与失语是社会不和谐的深层原因;未来渊源在于人的理性精神的复苏是社会和谐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28.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高校领导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指挥员和组织者,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者的领导理念及其贯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高校领导在组织指挥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并贯彻落实到领导工作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9.
关于心理需要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形成专门的著作,但对它的诠释却内蕴在其一系列理论之中。马克恩恩格斯需要理论呈现出两个主要的特征,即“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同时,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中体现出心理需要意蕴。其心理需要的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本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撑.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出发,我们就能深刻认识利益关系和谐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意蕴,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有领导、有群众、有制度、有途径的,良性互动的利益调节格局,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