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997篇
劳动科学   124篇
民族学   222篇
人才学   171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3196篇
理论方法论   760篇
综合类   4672篇
社会学   515篇
统计学   1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973篇
  2007年   2582篇
  2006年   1850篇
  2005年   1077篇
  200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之间实现合理整合,追求道德价值的和谐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地建设和谐的道德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2.
构建六大和谐关系,即:和谐干群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和谐军民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六项幸福支撑能力,即:百姓安居支撑能力、食品安全支撑能力、医疗保障支撑能力、文化素养支撑能力、教育公平支撑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33.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实现代际之间的可协调性的交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以代际之间对社会资源的发展成果的共享互为条件。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委主任回良玉最近指出:关爱老年群体,建立互尊、互爱、互助、  相似文献   
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集中体现我党在新阶段对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创新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5.
莫凡 《社会科学论坛》2008,23(12):20-22
财富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历史规律性语境中,财富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而在人的主体性语境中,创造财富是人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应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财富观.  相似文献   
36.
少数民族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具体表现为:推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是少数民族文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文化的这些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派生关系中"善"与"恶"的认知、建立,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内含的制度伦理意义、"实践精神",以及我们党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对政治主体、政治行为者的引导、内化和约束作用,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由于受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性障碍、限制性组织政策障碍、经济因素、农民工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政治参与处于事实的边缘化状态,作者提出用和谐社会构建思维推进法制进程,赋予农民工政治参与更多的体制空间;建立农民工利益协调机制,拓展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根据目标性原则,构建农民工政治参与有效动力机制;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参与意识;最终达到消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十七大报告明确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本文从优先发展教育的深刻内涵、优先发展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优先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等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阐述优先发展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社会,而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着严重的理性缺失,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弘扬理性精神。要通过加强对国民理性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理性精神的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