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997篇
劳动科学   124篇
民族学   222篇
人才学   171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3198篇
理论方法论   760篇
综合类   4673篇
社会学   515篇
统计学   1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973篇
  2007年   2583篇
  2006年   1852篇
  2005年   1077篇
  200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霍秀媚 《探求》2005,(5):23-25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52.
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根基——宪政民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制度着手,其制度根基在于宪政民主制度.宪政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强调法治秩序,实现公权与民权的平衡,民主与法治、自由的均衡,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多数人的自由权利与少数人的自由权利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社会的政治制度安排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政治制度的保障.只有政治上的制度安排达到一种和谐和均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3.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抗日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与人民共命运的优良作风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延安精神将为我们提供理想、路线、物质、精神和群众基础,延安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4.
李琦  彭海涛 《天府新论》2006,3(4):155-157
电视新闻评论的出现与勃兴从根本上而言是对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深入回应,其在新闻的理念、制作和传播上皆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电视新闻评论因其内在的社会品质、凸显的社会功能而当仁不让地成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5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时代性的崭新课题,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在严复的发展观里,我们能找到与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相通之处。因此,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再次领会严复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论和谐社会的审判公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其内涵是要在审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在我国当前,由于司法理念的滞后以及体制或制度等一系列原因,审判不公及司法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创新司法体制和制度,以保证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7.
《金陵瞭望》2005,(3):56-56
12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绿化南京”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明年全市造林目标:确保新增成片造林15万亩。  相似文献   
58.
当前在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突出化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长期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高度的利益认同。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利益认同性:一是利益导向的正确性,二是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三是利益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热局面,房地产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一个问题,房价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政府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后,并没有制止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的政策是有缺陷的。本文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为建立适合我国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0.
陈淑芬 《南方论刊》2006,(11):19-20
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决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