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汉初咏物小赋具有写物注重刻画、有铺张之风、主题表达以颂为主等特点。汉初咏物小赋为汉赋提供了基本的写作范式,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2.
鲍照赋从情感倾向、风格特点、题材内容到表现技巧,实受魏晋赋的影响:他的赋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其咏物赋,继承了魏晋咏物赋擅长抒情说理的特点,并有所发展,而其抒情小赋则继承了魏晋抒情小赋的感伤传统。  相似文献   
23.
清代以降,尤其晚清词论,词学批评中开始频频出现书学术语,呈现出书学与词学交融互渗的格局。张德瀛《词征》中提出的内抱、外抱二法,即受书学影响之一例。因这一术语的词学内涵迄无释义,本文试图梳理该概念从书学到词学的脉络,探究其词学内涵,以此从侧面窥测广东词人张德瀛关于清代咏物词创作的态度,兼析张氏《耕烟词》中咏物词创作实践与理念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4.
25.
汉代《郊祀歌十九章》的游仙长生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宗教与文学创作关系的角度,通过爬梳整理汉武帝重用神仙方士、制定郊祀之礼的活动过程,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郊祀歌十九章》表现的“逝昆仑”“登蓬莱”、“延寿命,永未央”的游仙长生旨趣,并提出了汉武帝望把蓬莱的活动,是与封禅大典一样重要而频繁的祭祀活动,而这个现象,是目前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研究中都被忽略了的一个盲点。本文还从宗教体验和艺术灵感的角度,重点分析了《郊祀歌》在表现祀神迎仙、天人感应的神秘境界,以及歌咏祥瑞灵物上的艺术特色,对其在诗歌创作艺术史上的地位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6.
诉衷情     
  相似文献   
27.
对史达祖的咏物名作《双双燕·咏燕》,姜夔称赏其“柳昏花暝”,清人贺裳则赏其“软语商量”,认为姜夔未领略此词神髓.实际上,二人分歧的实质是对这首词上片的正面描绘之法和下片的侧面烘托之法各有取舍.见微知著,以此为线索,透过二人所欣赏的咏物词范型和他们自己的咏物词创作,可以看出其咏物观的差异.贺裳推崇“形神俱似”,而姜夔则推崇从虚处造境,侧写传神,以意脉贯串.姜、史一派咏物词的特点,由此亦能略见轮廓  相似文献   
28.
晁补之咏物词数量并不多,但在继承传统题材和歌咏方式的基础上也不乏拓新之作:其咏梅词常常表现自我深刻的人生体验,物我合一,提升了咏物词的境界 至于咏海棠词及其他咏物词篇多因袭传统而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29.
宋代文学尚雅,宋词的繁盛也是一个不断雅化的历程,姜夔词是雅词的典范,其咏物词尤有代表性.姜夔咏物词之雅的内涵既有对儒家传统诗教的承传,又有蕴含词人人格精神的特色.其雅化词的方法有:选择高雅的吟咏对象,锤炼字句和以词言志的自觉运用,以及雅化词调音乐.这些方法也透漏了宋词衰敝的消息.  相似文献   
30.
易安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创作现象,即其细腻幽深的情感内容多数是以咏物词为载体的,且词人在咏物题材的选择上,对花木意象情有独钟。易安咏物词"终日向人蕴藉"的,是一生痴情所带来的伤情和词人以花自咏自标的品格与风韵。其咏物词作成为了词人命运和情感的一种投射。所咏花木在词人笔下达到了两个合一:即物与词人命运合一,物与词人情怀合一。词人无限身世之感和曲折情怀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