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六朝时期,咏物创作十分繁盛,在很多文体中都有所表现.目前人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诗赋,而于铭、赞、颂三体着力不足.其实,由于自身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求,对于咏物题材,铭、赞、颂各文体在艺术表现上和发展过程中,以及于诗赋中所受到的影响,都具有或相似或相异的特点,这需要我们从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探知.  相似文献   
52.
《赤壁怀古》以中西历狱事件为中心写其涉及帝位之争的实质,《交趾怀古》交代了康熙当上皇帝的原因,《钟山怀古》写四子死后被追封为荣亲王,《淮阴怀古》写十一子封王及死亡,《广陵怀古》写有关四子身世的纠纷,《桃叶渡怀古》写纠纷的结局。  相似文献   
53.
中国辞赋文学以散体大赋为正宗,而以短篇小赋为别体.汉末建安之际赋体变革,咏物赋篇数增多,多为短篇且富有文学情趣,成为赋体文学发展史中的奇葩.汉代咏物赋在创作主旨上呈现出歌功颂德的倾向,辞藻华丽,而在东汉末期咏物赋开始向抒情的楚骚传统复归,形式短小,这种端倪在建安时期得以成熟,真正走向了体物写志,呈现出题材多样化、描写通俗化、语言口语化、审美抒情化的特点,成为赋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4.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文学革命以来,新诗取代旧体诗,此一状况下的"咏"物"诗,"物"是载体、媒介,或起兴。在研究咏物诗长期发展过程的此时此刻,必须以"物质文化"、"视觉文化"等论述着眼,从诗人创作轨迹及作品进行研究,跳脱广泛的咏物,进入精致咏物;由一般物,进入深含历史的、文化的物之书写。台湾诗人张错,从《浪游者之歌》、《另一种遥望》、《咏物》、《连枝草》诗集,丰硕且精纯地示范了诗人如何以诗的语言进出"文物"与"历史"﹔从物质文化出发,以强烈的抒情笔法,既写物之风华与视觉美感,然因物而生之文化底蕴与时空沧桑,亦缠揉其间,堪称当代最有企图的文玩书写者,亦将台湾现代咏物史,带入精粹的物质文化诗境。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梁园君臣赋体式与题材的分析 ,揭示了西汉初年尤其是文、景时期存在着一种以四言为主、杂用六言等句式、表达自由灵活的诗体赋 ,并曾出现过咏物赋创作高潮的事实 ,从而论证了梁孝王忘忧馆游士赋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肯定忘忧馆游士赋是真实可信之作 ,同时 ,也对西汉初年赋的发展情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6.
咏物词是唐宋词中的一种重要创作类型,前人对于咏物词的发展兴盛往往存在着一些先人为主的观念,认为咏物词是南宋词人的专利。但通过对唐五代词进行详尽的考察,我们发现唐五代咏物词数量其实相当可观,尤其是敦煌民间咏物词,在题材内容、创作机制、情志内涵和审美风范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7.
古代咏物诗源远流长,代有名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咏物文化。清代诗人对于咏物诗作亦是倍为关注,其中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鲍廷博一生酷爱创作咏物诗,时人给以"咏物尤工"的美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能够摹画出所咏之物的神韵,将随常所见的物品赋予人的禀性来;二是其咏物诗很见才学之气,融众多典故于其中。他的咏物诗题材易得,寻常之物皆可入题,形神俱备,尤以20首《夕阳诗》称颂诗坛。该组诗对时间的铁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虽无重大事件的反思,但是道出了芸芸众生面对夕阳所产生的光阴之叹,迟暮之感。  相似文献   
58.
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其词清新真挚,文字意境优美,显示出高妙的白描抒情手法。纳兰词分为爱情、悼亡、友情、咏物、边塞等,他的词中始终流露出一种惆怅哀婉之音。从纳兰各类词的分析来展示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品味一个至真至善性格的凄美与惆怅。  相似文献   
59.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其咏物词创作自成一家,主要表现为:"花"样繁多,以梅为主;物我相融,意趣横生;风格独特,令人称道。诸种因素相互结合,使得姜白石能与辛稼轩两分南宋词坛,足见其对后世词坛之影响。  相似文献   
60.
魏晋咏物赋个人创作数量以曹植和傅玄为最多。二人在创作思想、创作取向、创作技法上有趋同性。这和作者性格、时代风气有关。傅玄生活在西晋,但他的咏物赋明显地承继了曹植赋体诗意化的路子,与西晋其他作家的轻绮繁缛大不同,有建安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