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品牌理论及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品牌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运用,品牌建设与管理在营销学甚至在整个管理学范畴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对品牌理论的研究却巧合地与“三农”大潮不期而遇,品牌化战略为低质低效农业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简要回顾了西方品牌理论发展历程,以及综合阐述了我国学者基于国情对农业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林早 《兰州学刊》2007,(6):169-170,168
在消费社会下,人与人之间隔亘着物,我们的对话往往是通过物实现的.单纯的物经过人化成为品牌,而单纯的人经过物化成为品牌.无论是单纯的物还是人,因为那无所不在的欲望,都必然会成为一个他者眼中的形象存在, 都必然要经历一种品牌化的过程--用各种方式,不厌其烦地诉说着"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为什么需要注意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高度重视计生民生建设,积极转变计生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品牌载体,从"小计生"向"大人口"服务跨越,围绕创建幸福家庭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开展"幸福家庭·关爱一生"计生公益品牌服务,积极打造"和谐人口",构建"幸福计生"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虽然中国孕育天使投资的一些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天使投资还是原地踏步,为了使天使投资得到较好的发展,本文从品牌管理角度研究如何将天使投资打造成中国的名牌,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改革和实践都证明,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出路,而农业产业化又必须以品牌化作为途径。因此,本文运用农产品品牌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增城菜心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现状及其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等,从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就下一步如何改进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地品牌化对目的地营销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有重大意义,是目的地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全面把握国外研究动态,文章检索并筛选了国外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文献,从目的地品牌化的概念探析、目的地品牌本体、目的地品牌形象、目的地品牌个性、目的地品牌定位、内部利益相关者协调管理、目的地品牌化策略以及目的地品牌资产几个主题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并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了思考,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将传统产品品牌管理理论直接应用于服务品牌化实践的做法一直备受学界质疑,研究适应服务品牌化的相关理论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国内外服务品牌化的文献研究,总结了服务品牌的特点,分析了服务品牌化面临的挑战,归纳了服务品牌全面管理的主要内容。研究认为,相较于传统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具有体验属性、关系属性和公司属性等特点;服务品牌化面临品牌一致性和品牌可控性等方面的挑战,而全面品牌管理是克服服务品牌化挑战的有效策略;全面品牌管理涉及整体性的品牌组织、全员性的品牌参与、全程性品牌管理、一致性品牌沟通和全效性品牌考评。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品牌管理应该树立品牌导向观,变革原有基于产品品牌的管理体系,从而建立适应服务品牌化的全面品牌管理体系,这是服务品牌化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服务企业品牌管理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国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平台,需要充分发挥这一宝贵精神的引领作用,把传播科学家精神与基层党建品牌化有机结合。当前,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面临学术失范、投机取巧和“圈子”文化、“学阀”作风等危机挑战,亟需通过传播科学家精神和推动基层党建来加强科学共同体内部的道德建设。同时,两者的结合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责主业。有鉴于此,高校要遵循政治性和文化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在聚焦四史教育、加强榜样引领、丰富方法策略上发力,让传播科学家精神和基层党建品牌化水乳交融,更好赋能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