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8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59篇
理论方法论   183篇
综合类   1397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了保障国家财政稳定和适当减轻农民负担的税制改革.改革的趋势是由"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大幅增加赋税中货币税收的份额,并最终以两税法的税改形式具体规定下来.新的税收制度加大了农业产业调整的力度,促使农民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与此相适应,由于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相对松弛,农民劳动力资源逐步成为流动的社会财富,农民日常生活和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家庭构成趋向大家庭和联合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92.
陶渊明,是晚唐诗人心中的精神标志,陶诗的田园风光,是晚唐诗人的精神栖所。晚唐诗人的志节和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陶渊明三径、五柳、东篱酒的影响,而他们啸傲于山水,放情于远野,也显然得到陶渊明田园情怀的导引。在陶渊明接受史中,晚唐恰恰处于由认知、阐释到原型意义衍变的关键阶段,也是陶渊明从唐代形象的、感性的传播到宋代理性的、哲思的接受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理解这个转折点,对陶渊明影响史研究和晚唐诗歌研究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93.
李彦群 《理论界》2009,(4):158-159
唐代宗室前后地位的升沉变化来自于中央政府的宗室政策,本文着眼于考查唐代前期的宗室政策。从唐高祖到唐玄宗之间,中央政府对宗室所采取的多种措施加以管理,一方面是衣食租税的优厚的眷顾,另一方面却是严密的防范,这条主线贯穿于唐代前期。唐玄宗时的防范措施达到了极致,这为后来宗室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4.
贞观朝氏族观与文学观由同一个文臣学士集团在同一时间段内确立,二者的确立过程是一个交叉并进、相互激发、相辅相成的过程.贞观氏族观念与前朝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流露出浓厚的崇文倾向,这一转变直接导致各地文学家族的兴盛,刺激并促进了"唐代文学"观念的确立.贞观朝的文馆学士多来自南北不同类型的文学家族,是家族文学的庙堂代言人,他们的文学观念在相互碰撞中趋于统一,对于"唐代文学"观念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富裕和先进的国家",唐王朝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同很多国家建立了交往关系.在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胡风"对唐代的审美影响最为显著.鉴于这方面几无专门论述,撰此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6.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唐代崇尚老子、道教的历史事件,了解唐代崇道的历史背景,进而更好地把握唐代道教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97.
唐代吐蕃的氏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吐蕃政局的发展,关乎于二因素:其一为宗教因素,是为苯教与外来宗教佛教之间的竞争与抗衡;其二就是更为重要的吐蕃氏族之间的合纵连横,及其与吐蕃王室的关系。若直言之,吐蕃的体制是为"贵族官僚制",推动吐蕃历史的动力,就是各氏族间的竞合。文章根据大量藏文原典史料,通过对唐代吐蕃各氏族的发展概况、各氏族与吐蕃王室的关系、氏族团的形成、各氏族的竞合、吐蕃王室如何寻觅合作对象和社会基础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唐代吐蕃的政治力与社会势力之间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98.
唐代小说中人虎关系作品在与魏晋南北朝同类题材的比较中,显示出突破性与开拓性意义,蕴涵着特有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从形象塑造层面看,虎女形象既有女人的共性特征,又有异于人间女子的个性表现,达到了人性与物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艺术境界。从题材新变层面看,其创新表现在:开拓了雄虎化男而与人间女子婚恋的题材领域,转变了文化心态及评价倾向,提升了形象塑造与情节建构的艺术层次,赋予虎皮以独特的象征意蕴。从审美层面观照之,唐人能够化恶为善,化丑为美,大大拓展了小说的审美视域,更新了前人同类题材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后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9.
唐代后宫中养有很多周边国家进贡、地方上贡的珍奇异兽,文章仅从其中的鸟禽出发,试为人们了解唐后宫圈养的鸟禽提供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比较详细地了解裴夷直的生平,利用出土文献,采用考证的方法,对裴夷直的生平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裴夷直望出河东,定居江左,族葬洛阳,因数代官职低微落谱,裴夷直一生经历了入幕、台省、贬谪、游宦四个时期,因与牛党党魁关系密切,乘朋党之势,累官至散骑常侍,裴夷直的仕宦生涯就是唐代中后期党派斗争中普通文人政治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