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1958年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对现代新儒学的开展发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宣言》所阐发的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为现代新儒学作为一大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立足点;另一方面,《宣言》的一些观点所引起的不同看法,也促成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不断分化。现代新儒学在近50年来的开展中出现了三次分化:一是哲学路向与史学路向的分化,二是重建形而上学与消解形而上学的分歧,三是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不同。这种双重影响,使得现代新儒学的开展呈现出一本而万殊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方东美和唐君毅都是学贯东西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晚年都在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从事哲学玄思。他们都突破了传统的以道德为标准来衡量人生境界的局限,而从道德、认知、审美、宗教等不同角度来思考人生境界问题。他们都把人生境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现实的物质世界为基础,而以追求理想的精神生活,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的形上境界为归宿。但他们在建立人生境界理论的方法、线索、角度、类型、思想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3.
“当下一念”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重要的功夫心法,有必要加以理论重构,以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格的完善提供启发.这种心灵或意识的反省自觉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是开放的、永恒持续的,可导致意义的生成,产生价值、自由和责任,并且是理性、语言和知识的根源;它表明在日常生活实践和历史经验的历程中,人自身、现象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意义或本性逐步自我形成.但是这需要人不断的道德努力,以克服现实的限制和思想的惰性.  相似文献   
84.
唐君毅先生认为仁心仁性是道德的根源。仁心仁性具有普遍性、以人为目的和意志自律三大特性,它决定了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并无本质区别,而是相贯通的关系。在传统伦理关系中,个人与他人是直接贯通统一的关系,道义与情感是直接同一的;在现代式社会团体中,个人与他人间接统一,这需要人的理性自觉来理解和实现。唐君毅高度推崇仁心仁性,克服了把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二元对立的错误看法。在群己关系上,唐先生的观点既不是个人本位,也不是集体本位,而是道德本位。但是,他有抹杀家庭特殊性的倾向,把其与普遍性完全等同,对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缺乏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
言及中国哲学史上的"理",不能不想到王夫之鼓吹"理在气中"的壮观景象,不能不想到戴震对"以理杀人"的激情控诉.其结果是,被视为中国哲学最具创造力的时代之一、被视为儒学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的宋明新儒学,因此倍受质疑,其优雅的形象、其超迈的理想遭受着冲击.可是,清代儒者对"理"的指责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可信性?在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疑问的情境下,唐君毅先生对清儒误解"理"的情形展开了分析和评判.唐君毅的这种分析和评判,对于重新认识和理解清儒豪情过度而理性不够的批评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86.
吴衍发 《唐都学刊》2013,29(1):110-116
唐君毅主张以道德自我为中心,从形而上出发,从哲学的高度探索考察中国历史文化,以重建和发展中国传统之人文精神。他将道德自我与文化相联系,强调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且为其分殊表现。道德自我构成种种文化意识的灵魂,成为唐君毅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心观念,贯穿于唐君毅的道德哲学、人文精神论、宗教观和人生论等整个文化活动之中,从而使得他的文化哲学体系涵摄了更为深广的内容。唐君毅的文化哲学观是一种超越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具有统摄中、西、印三系思想中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从而把中国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发展到现代阶段。  相似文献   
87.
当代港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在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揭示了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是"自觉地求表现"的精神,由此去说明西方文化成就的主要是客观的人文世界.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则是"自觉地求实现"的精神,因而成就的主要是道德人格.这两种根本精神既有其价值所在,但又有偏颇,因而中西文化的会通就成为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8.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肯定宗教信仰在人生活中的地位,并以"天人合一"的方式理解宗教,从而消解了神或超自然世界时人的制约,突出了宗教对人的生命存在所具有的超越意义,体现了他对人的一种终极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89.
祭天地、祭祖宗、祭圣贤的"三祭"是儒家宗教精神的主要载体.唐君毅认为,儒家"三祭"不仅具有一般宗教所具有的宗教精神,而且还有高明于、超越于一般宗教的宗教精神与形上意义.这包括祈求与报恩、有限与无限、现实与超越相协和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90.
唐君毅论青年之立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代相传的学问之道,首先就是立志.唐君毅强调了立志之"志"与心理学上的意志和一般所谓理想的差别,指出立志之"志"可分为公志、私志和不定型之志,具体论证了如何才能确立公志.青年如何才能继天德以立人德,不断开拓精神空间.学习唐君毅关于立志的思想,必将有益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