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717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02篇
理论方法论   174篇
综合类   1729篇
社会学   186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21.
刘壎诗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一是“折衷唐宋”,二是以“四层次”论诗,其诗学思想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22.
在美国,官僚主义现象在公营部门和私营企业都十分严重。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十项改革政府的原则,即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注重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等。这本书的出版,反响较大。美国民主党自由…  相似文献   
23.
24.
25.
发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特别是1992年我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建立在体制转变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社会转型,已汇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道融人世界范围内后发国家的社会转型潮流之中,成为一场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革。这种转型,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而且是一场全社会、全民族思想、  相似文献   
26.
变革中的高校教师焦虑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师焦虑心理的存在是目前高校中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教师焦虑心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育改革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关注其焦虑心理并采取措施降低教师焦虑心理是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7.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学习变革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的变革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焦点: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创新;也引发了大学的学习革命———维持性学习必须向创新性学习过渡;还要以通才式的信息技术教育夯实学生的创造素质基础;更是邓小平“三个面向”与江泽民“创新”思想对大学教育要紧随时代变化要求的具体落实。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大学生注重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个性化、多样化与交互学习;还要创造性参与大学教育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过程,面对信息的全球开放性更要学会选择性学习。  相似文献   
28.
政府和市场都不能单独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必须实现行政管理模式,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有限政府到有效政府,从黑箱行政到透明行政,从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变革。  相似文献   
29.
民国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和相沿的传统的旧方志编修观被重新审视并受到批判 ,修志宗旨的创新、方志编修中进化史观的倡导、民史观的推行、综合文化观的阐扬 ,使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观发生变革 ,促进了民国新方志的编修 ,并为今日全新的方志编修观的构创和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30.
论唐宋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宋,是古典诗歌意象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诗词纷繁的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诗词创作中的“雨”意象,始终不脱离它作为客观物象固有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反复运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长期积淀下来,使之固定地带有纤细绵柔、明丽清润、朦胧迷离、凄清冷寂、迅疾狂骤等审美特征。心物相契的“雨”意象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诗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等,以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