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里提到:“大学里,工学院的学生看不起文学院的,文学院的学生里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这段言论最近一个月连续两次遇见,一次在杨东平先生在北师大教育学院研究生学术节开幕式的讲座上,一次在《读书》2008年第4期上,作为一名教育系的学生,不免受些刺激。  相似文献   
92.
吴天墀先生是胸怀天下的士人,却又有明显的四川地方特色.他素负经世之志,在国难时曾投笔从政,服务乡邦.这些经历给他带来很多生活的坎坷,也使他的学问更为通透.吴先生以西夏史研究著称,然其治学一向目光四射,他最关注的,是在釐清中国中古时代宏观演变的基础上,再现宋代和四川的历史.其既存成就,也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三者的共性在于,既重视广土众民的国家里各区域、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独自特性,更强调基层社会构建和民间的文化、经济网络对维系国家的重要作用——正是历代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空间的关联互动,凸显了超越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那多元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3.
据《广州日报》近日报道,南京一初中颁布多项规定:学生上课期间不准看电视,周末在家不准看湖南卫视,建议看中央电视台;生日不能跟同学过;不能使用电子产品,包括PSP、手机、电脑、MP3、MP4等。无独有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又出“雷人”新规——学生上课必须“按规定”背书包,把书、笔、笔记本装书包内(《华西都市报》10月15日)。  相似文献   
94.
《唐都学刊》2013,(1):131-F0002
林乐昌,男,山东威海人,1949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198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生班,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1999年,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任"中国访问学人"。2008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进行短期学术访问。曾十数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香港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西安周易研  相似文献   
95.
正最初知道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的名字,是在1966年,那时我在江苏省泰州中学读初中,"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匡亚明校长就受到冲击,被套上走资派、叛徒等帽子,备受摧残,名字登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全省全国都知道。1978年春天,我考进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招生制度改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匡老刚恢复工作,复任校长。匡校长非常  相似文献   
96.
110年的四川大学历史生动地演绎了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这种精神是历史传承与开拓创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现实需要与未来趋向、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结合。  相似文献   
97.
王建柱 《当代老年》2008,(12):14-15
1978年5月,南京的天气有些闷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心事重重。他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从这篇文章开始,不仅胡福明没有了“安宁”,几乎整个中国都被投入一个浪潮——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之中,并由此引发了这个古老国家当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98.
陆文熙教授     
陆文熙,女,汉族,I947年生,历史学教授,西昌师专中文系毕业,四川大学进修、四川师院“专门史”研究生班结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政史系工会主席、系主任,从事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旅游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产业化研究》、《巴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项,州重点课题《凉山旅游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等3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各类著述总字数60余万字。  相似文献   
99.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5,8(4):F002-F002
张静如,1933年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同时也是我国李大钊研究的开拓学者,著名历史学家。少年时代在北京大同中学读书,195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1953年调入调整后的北京师范大学,1954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获研究生学历。在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读书和工作期间,他曾多次聆听陈垣等名师的课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期间,  相似文献   
100.
12月6日下午,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贝瑞特博士访问四川大学,接受了校长谢和平院士代表学校学术委员会颁发的四川大学荣誉教授证书。随后,贝瑞特博士作了题为“教育和创新”的演讲,并与在场的学生交流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