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作为这一事件的参与者,他对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理论、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认识和态度,在建立国共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马林方式的国共合作是马林的殖民地工作经验在中国的翻版,这种"党内合作"的方式使中国共产党丧失了革命的独立性,从而在大革命中不得不放弃革命领导权,最终让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得逞。  相似文献   
72.
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文章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文化基础———国共两党对中西文化的共识;思想基础———国共两党对国家民族利益的深刻体悟四个方面阐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3.
在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内在张力作用下,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核心从追求民主共和理想转向建立统一的民族主权国家。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演变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1926年蒋介石借口中山舰无故调动,诬陷共产党人要阴谋暴动,随即逮捕了共产党员,破坏了国共合作,这次事件让国共合作险些破裂。而谭延闿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国民党元老之一。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调停作用。  相似文献   
75.
宋庆龄与蒋介石,都是孙中山所信赖和器重的人物。在大革命初期,他们都为推进国民革命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到了大革命后期,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思想和事业,而宋庆龄则奋起反击,坚决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在严酷的斗争中,实现从旧三民主义者向新三民主义者的根本转变,本文考察宋庆龄与蒋介石从合作至分裂的心路历程,探讨他们各走不同道路的主客观原因,指出他们的决裂并非偶然因素所致,而是他们之间潜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6.
国民参政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中央最高咨询机关.皖南事变后,中共在国民参政会上选择了斗争而不是妥协的策略,成功地挽救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分则两损,合则两利",这场斗争对争取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现今的两岸合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孟庆春 《学习与探索》2003,1(5):127-129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由"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转变的标志不是中共西湖会议,应是1923年的中共三大;"党内合作"形式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但并非是革命发展的惟一原因;首次国共合作两党关系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的变化,决定了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8.
曹力铁 《江汉论坛》2007,3(4):94-98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创建自己的军队是高度重视的,他们期望着一支中共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的诞生.在如何处理中共直接领导军队和维护国共合作的问题上,在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军队问题上,在这支军队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问题上,共产国际和联共(布)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原则,又有许多脱离实际,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指示.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等同志,在创建红军的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系统地解决了红军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人民军队建设问题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79.
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鼎力协助孙改组国民党并建立了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国共合作后的新形势下,忠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与共产党人携手进行革命;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为巩固与捍卫两党联合战线努力奋斗,直至为此最后献出生命。廖的言行表明他是献身于首次国共联合战线及其事业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80.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和抗争而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支援.今天,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坚持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民族的团结,同时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