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武汉会战与国共军事政治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军对武汉的作战,国共两党在抗战救国的共识下,围绕保卫大武汉,实行了有效的战略方针、战役战术等方面的军事合作,以及有效的广泛的政治合作。结果,军事上,日本侵略者不仅没能用军事力量分裂国共两党,摧毁抗战中最大因素的国共合作努力,也没有达到速战速决,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反而“完全丧失了继续采取攻势的机动能力”。政治上,此间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和召开,并一致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则对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抗日的持久战进行到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两项成果既是共产党进一步推动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国民党按其需要,对共产党的建议加以吸收与改造,又为共产党所能接受的产物。  相似文献   
82.
1 93 6年 2月至 1 93 7年 7月 ,中国政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汪精卫据此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两广事变先持中立态度 ,后持反对态度 ;对西安事变始终持反对态度 ;对中共继续坚持顽固的反共立场 ,更不赞同国共合作 ;而对日本则主张应有和战两手准备。总的来看 ,西安事变前后汪精卫的政治思想 ,既有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一面 ,又有适应时局发展稍做调整的一面 ,但他的这一调整并不彻底 ,以至于最终滑向民族投降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83.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84.
马林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位正式代表,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三年之中,他三次来华。第一次来华,在他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召开。“一大”后马林就开始关注孙中山及国民党。马林考察各方面情况,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第二次来华,马林提议召开西湖会议。西湖会议确定了国共两党有“党外合作”转向“党内合作”的方针,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打下基础。为解决合作的具体事宜,党又召开了“三大”。马林以“三大”代表的身份第三次来华。“三大”最终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具体方针及政策。  相似文献   
85.
阐述了北伐战争前,国共两党一致力陈北伐的史实以及北伐战争中将士血染疆场的英勇壮举,有力地阐明了没有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就没有北伐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86.
192 0年 6月 ,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为实现《提纲初稿》中规定的政策 ,共产国际加强对中国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马林起了积极的作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是马林以爪哇伊斯兰教联盟运动的经验为依据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7.
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阐明党派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恒定条件:第一,两党为实现自己的总目标都面临着一个消除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的任务;第二,这个共同的任务单靠任何一党的力量都是难于单独完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历史事实证明,在这一恒定条件下完成的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中国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8.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21世纪之后,人们对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记忆犹新,对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人物依然充满敬仰之情。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毛泽东,虽然已经辞世27年了,但是他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还在继续,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思想还在影响着人们。  相似文献   
89.
《政治周报》是首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在其创刊、编辑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反击国民党右派进攻、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向前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本文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作的“党内合作”形式作了分析探讨,认为这种合作形式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