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李翔 《广东社会科学》2024,(1):104-121+285-286
“清党”后,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不仅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振衰起敝,反而加速异化。思想建设上,党与政治工作分离,官兵有意疏离主义与信仰。宣传工作上,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声音快速沉寂下去。军政领袖在党军关系、土地问题等方面言行背离,使得军民之间的距离越隔越远。组织工作上,轻视党的建设,迷恋武力,既是党权虚弱的根由,又刺激着军权的进一步独大。在军事领袖的联手打击下,政治工作反而成为国民党中央的眼中钉和弃子。在武力万能的喧嚣声中,“清党”后军队政治工作的蜕化,成为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深层“病灶”。  相似文献   
62.
张明源 《中华魂》2012,(20):39-40
鲁迅先生的作品以杂文和小说为主,诗歌虽不是很多,但都是精品佳作,艺术水准很高。特别是他的政治讽刺诗,融辛辣嘲讽和幽默风趣于一体,形象生动、入木三分。1925年6月,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鲁迅同情学生、伸张正义,借曹植《七步诗》之意作《替豆萁伸冤》一诗:  相似文献   
63.
《源流》2012,(1):26-29
梅县地处粤东山区,为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地,是广东革命老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地理位置和斗争的历史渊源,梅县较长时间是闽粤赣、福建省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央苏区管辖范围。1925年在国共合作时期,以共产党骨干为先锋的东征取得了伟大胜利。东征军两次东征攻下梅城后,叶剑英兼  相似文献   
64.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对于国民党军的失败:美国方面给出了十一条原因,  相似文献   
65.
从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到日伪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抗战胜利后又被蒋介石收编被送上内战前线,最终迷途知返,在济南战役中高举义旗,走上革命道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军长。他就是吴化文,一个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国民党起义将军。少年从戎  相似文献   
66.
萧克编对联     
王阿寿 《老友》2012,(6):9-9
1931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胜利粉粹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万安县茅坪乡一片欢腾,乡苏维埃政府还带领群众走访慰问在这一带游击作战一年多的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5师。  相似文献   
67.
据《统帅毛泽东》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谈到,他一生中忘不了三个地方——井冈山、东固和延安。毛泽东为何如此看重东固?提起"井冈山会师",人们都熟知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两支红军队伍在井冈山实现会师,不仅正式  相似文献   
68.
邓建龙 《老年人》2005,(1):39-39
抗战时期,陈毅率领新四军部队转战江南,威震敌胆。部队驻扎在茅山地区时,由于日寇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新四军伤病员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听说当地有位名叫辛三仙的民间医生,医术高明,富有爱国心,陈毅决定亲自上门拜访。辛三 仙 因 为 拒 绝 为 侵 华 日 军 治病,从镇江逃到茅山乾元观隐居,每天攀援山岩采集草药,义务为当地老百姓看病。 辛 三 仙 有 三 好 : 好 酒 、好棋、好诗。为请这位爱国名医出山,陈毅三上茅山。头次进门,陈毅放开嗓子高吟一联:“出道非出国,传道当传义。”只见一老道迎上前来,陈毅以为他就是…  相似文献   
69.
图说长征     
《中外书摘》2006,(12):46-47
泸定桥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大渡河上.是川康交通要道。1935年5月29日晨.红军先头部队占领泸定桥西桥头.并于当日下午发动进攻.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阻击.飞夺泸定桥.占领泸定城.使红军主力顺利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国民党政府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相似文献   
70.
列原 《老友》2015,(2):6-8
曾雍雅,1917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潭头圩固院村曾屋(现于都县梓山乡张军村曾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929年参加少年儿童团,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5年,曾雍雅因病逝世,终年7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