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国之瑰宝     
老北京的五大镇物明清时,北京城按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设置了五个镇物,用来震慑妖魔,以确保京城安全。●东方属木,镇物是广渠门外神木厂的金丝楠木。神木厂位于北京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的南面,现在的地名叫黄木庄。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营建故宫紫禁城时,曾派人到四川、两湖、两广等地采办大量上好木料,这些木材经辗转运输,最后沿大运河运到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厂。  相似文献   
4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如今的有些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了思想,缺少人文关怀。语文教学让学生记忆知识,而  相似文献   
43.
薛丽 《公关世界》2016,(14):8-9
2000年,保利集团从香港回购了圆明园的三件兽首铜雕--牛首、虎首、猴首,放到了保利艺术博物馆,3300万港币的价格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太贵了。  相似文献   
44.
文章将清代档案材料和民国时期的地方志《成府村志》进行参校推证,考察了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正觉寺的陈设、布局和装饰,阐释其宗教内涵,驻庙喇嘛及其佛事活动,并揭示出这座寺庙在处理清廷与蒙藏关系和巩固统一的多族群国家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区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颐和园和圆明园为核心的清代园林区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周边地区的改造,关系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也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46.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47.
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掠圆明园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在民国初年,社会上开始流传龚自珍之子龚孝拱引导英军劫掠并焚掠圆明园的传言。对此,虽然当时即有学者表示怀疑,但经若干笔记、野史的传播,特别是一些小说的文学渲染,传言似乎已成铁定事实。笔者对各种相关史料分析后认为上述说法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48.
圆明园是乾隆朝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是清代以"大总结"为特征的园林建造艺术的集中反映。乾隆帝的圆明园诗以圆明园中的景观为题,以诗序简括景观特点,以诗句、诗注描摹景观细节,再塑了圆明园风貌。同时,又因乾隆帝常年在园中居住生活并对同一景观反复吟咏,所以,乾隆帝的圆明园诗勾勒出了一些景观的历史变迁。诗作还记录了乾隆帝的园居生活,见证了乾隆帝对母亲的孝养,反映乾隆帝欲占尽天下之全景的造园理念,颇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9.
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两遭焚掠,但关于第一次火烧圆明园事件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在将《圆明园劫难记忆丛书》中收录的英法联军一些主要人员的回忆录、书信集及公函、照会,与中方奏折档案、私人日记等比较研究后,可以发现:联军最初抵达圆明园是军事行动的自然结果;圆明园第一次遭到焚烧始于10月7日;英法联军及中国土匪共同参与了火烧行动;英法联军是劫掠圆明园的主要实施者,但中国土匪和部分百姓也参与了对圆明园物件的劫掠、捡拾和藏匿。  相似文献   
50.
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之前,北京这片土地一直处于相对宁静、祥和的环境中。皇帝在这里行使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完全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海有多深。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极其成熟的程度,但同时也因为盲目的自信带来了无知与愚昧。清咸丰十年是北京的分水岭,因为这一年英法联军用枪炮把还在沉睡的北京惊醒了。之所以挨打,就是因为闭关政策限制了当时中国的发展。没有经济作为后盾,军事力量必然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