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1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684篇
劳动科学   59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111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599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3320篇
社会学   1179篇
统计学   29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747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双目标线性规划(SBLP)的方法.根据上海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的现状建立了一个拟动态的模型(BOLT),并用该方法加以求解。根据得到的解对上海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土地的公共权利是公地的基本特征。在英国,这种权利从中世纪末期到近代早期逐渐衰弱。与此同时,公地面积也在削减,议会圈地运动只是其消失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土地的公共权利则依然存在于公地消失之后。  相似文献   
33.
统筹城乡发展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政府应从城乡两个方面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即建立与土地流转制度相关的制度体系,包括土地使用权市场、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集中使用农业补贴和以土地换保险等制度。为确保土地流转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镇政府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双赢,政府应对自身行为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34.
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沙漠化作为一个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数据,自1994年以来,全国沙化土地每年扩大3436万公顷,截至2004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8.12%。目前土地沙化已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35.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权利,其性质是新型的用益物权,作为农民最重要的民事权利,法律应允许农民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同时法律也应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6.
我国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投资在我国基本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我国存在政府财政提取能力差,城市税费征收执行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在基本建设中的作用。要使政府投资能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就要开辟政府投资来源渠道,严格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37.
张谷英村落体系空间结构历史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兵 《云梦学刊》2008,29(2):91-93
对张谷英村落体系的空间结构变迁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利用张谷英村落遗产价值.根据实地调研与张氏族谱资料,我们发现张谷英村落发展变迁历程可分为村落肇始、龙形村落阶段、双核心村落体系阶段等三个阶段;元明清之际的人口迁移、历史时期张谷英村落地理环境、内化的宗族观念与风水思想等是张谷英村落体系变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的着力点在于张谷英村落的人地关系,在传统农耕时代的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宗族组织起来的人,即张氏宗族:"地"即为张氏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土地的占有与利用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焦点,传统农耕时期的村落活动半径决定张谷英村落必然由集中走向分散.最终形成双核心村落体系.  相似文献   
38.
随着人对自然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 ,人与自然的平衡及环境保护问题目前已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地步。本文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为切入口 ,对民族地区农耕条件下的环境破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实例。调查结果表明 :随着农村向市场化及农业结构性调整的转型 ,民众生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农耕技术明显提高。但由于市场因素等的驱动 ,土地利用方式和作物种类的单一化随之发生 ,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和各民族传统农耕方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明显丧失。中国西南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座宝库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自然与文化环境的保护应放在优先地位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39.
在传统农耕社会的制度框架中,土地不仅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国家以政权的形式赋予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方式以合法性的依据。土地治权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张力,土地治权作为国家意志在土地之中的凝结,其变动是对于社会利益的一种强制性的分割,与传统社会的政权变动有着内在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40.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西部地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 ,形式日趋多样 ,速度明显加快的特点。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相比 ,则起步晚 ,进展慢 ,规模小 ,问题多。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既有思想认识、政府政策、管理体制的原因 ,又有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影响。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土地流转 ,就必须消除上述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