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1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767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234篇
人才学   143篇
人口学   206篇
丛书文集   1940篇
理论方法论   336篇
综合类   4747篇
社会学   532篇
统计学   49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入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2.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思维方式不同,在人际交往中的时间观念(如时间顺序排列、时间取向、遵守时间的态度)和空间观念(如对体距的认识、对个人领地的态度等)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在交往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自觉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  相似文献   
83.
西藏新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扎西达娃、色波等少数民族作家为代表的西藏作家创作的一类小说。本文以西藏新小说为研究对象,将它置放在寻根文学背景中,审视西藏新小说关注西藏地域文化、进行形式探索两个突出特点,以此呈现西藏新小说之于寻根文学思潮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李清照 ,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本文从闺阁女性角度观照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文学创作 ,分析两人在生活背景与个性差异中所产生的创作异同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句在结构、措词、表达顺序、句子重心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 异,并提出相关的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6.
笔者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城市--长春市失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差异进行辨别,发现对有再就业意愿的失业者而言,搜寻工作的思想观念与方式、失业期间的活动能力、失业者的心态、当地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都是导致失业者再就业行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由此笔者分析了影响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内在机制,探讨激励失业者积极再就业的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伊朗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也是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强国; 当代伊朗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中央集权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叉点,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徙通道和征服对象,历史上外族多次入主伊朗,影响了伊朗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波斯民族一直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影响周边的民族和入侵民族.伊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居中央、少数民族居边疆和大分散小聚居为主、混杂居住为辅的民族、地域关系.同时,历史上伊朗国家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在近、现代形成了包含多样性的统一的国族文化和顽强的国家认同,当代的伊朗民族关系格局为"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88.
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论绍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学视阈来审视文化名城绍兴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当代的意识发现和承传这份地域文化遗产,对于挖掘越文化古老的生命记忆、保存活态的文化基因,使地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载体均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研究方言是研究地方文化的一把钥匙,而各地方言中饮食语言又各具特色,从饮食语言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地方饮食文化,还可以透视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文章通过分析武汉方言中的饮食语言来探讨其中体现的武汉文化。  相似文献   
90.
人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问题。每个国家的人权观都是本国主流文化在人权领域的表现。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在诸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和选择。中国人权观主张义务本位,西方人权观主张权利本位;中国人权观发生于礼治环境,西方人权观产生于法治环境;中国人权观侧重对超验人生价值的追问,而西方人权观侧重现实的功用;中国人权观重视群体的权利,而西方人权观重视个体的权利;中国人权观重视人际的和谐,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际的界分;中国人权观侧重人生价值的完满,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生日用的实现。西方人权观的致用性、个体性、务实性可以弥补东方人权观“有神无体”的制度性缺失;而中国人权精神的高远性、和谐性、完满性则可消除西方人权观“有体无神”的工具性僵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