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43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26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1061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6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0-117
清末民初时期的商会调解主要有"官批民调"和"邀请调解"两种基本模型,官批民调是在传统民间调解和官府调解之外生成的一种特殊的调解形式,其包含了官府(审判机构)和民间在纠纷处理上的互动,呈现出半官半民属性,邀请调解同样蕴含了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合作关系,但二者在主导方式和调解程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历史考证得知,促成官商(会)互动合作的主要因素有:"调解偏好"的社会治理结构与理念为官商(会)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重刑轻民"的司法体制为官商(会)互动提供了切入机会;商会调解优势为官商(会)互动提供了现实基础;统治压力驱动下的"振商"运动是推动官商(会)互动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的直接因素。清末民初商会与审判机构互动的制度创设和实践样态,可为当前的法院与商会联动调解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3.
关于中国社会抗争的研究文献都隐含了抗争策略合法性这个重要前提,认为重新揭示合法性在抗争研究中的地位将对未来的类似研究有重大启发。以东湖村的小产权房外来户的社会抗争为例,从合法性概念入手,全面还原了无法维权的社会抗争实现的可能进路。研究发现,外来户在法律及情理不予支持的条件下,通过瓦解对方和建构自我合法性的双重策略,使一场看似没有合法依据的社会抗争取得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4.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纠纷的解决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5.
《社科纵横》2016,(5):66-69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余庆等地方实践,发现社会矛盾纠纷大多产生于基层,必须化解在基层;应通过解决民生实事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化解;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工作方法;与稳步推进基层协商相结合。  相似文献   
66.
作为民事诉讼基础理论之一的民事诉讼目的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民事诉讼立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终极目标,研究民事诉讼目的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考察国内外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响民事诉讼目的的因素,试图对我国的民事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67.
现在的宝宝,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们千万不能忽视宝宝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这是他们接触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68.
陈璐 《东西南北》2012,(12):53-53
当手术失败或发生意外时,病人家属来投诉、咒骂甚至肢体冲突时,怎么办?日本专家的回答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过。  相似文献   
6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与纠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分不利。文中将从我国征地拆迁纠纷的现状着手,分析征地拆迁纠纷的成因,从而讨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0.
随着厦门市政治民主进程化提高、经济发展和城市新布局,群众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又不断涌现,工程纠纷、劳资纠纷、商业纠纷频发,近年来基层维稳形势日趋严峻,维稳事件呈现复杂性、群体性、网络舆论过激等特点,如何采取有效稳控措施,为厦门新一轮科学发展新跨越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本人谈以下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