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5篇
  免费   67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管理学   862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80篇
人才学   116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6393篇
理论方法论   1142篇
综合类   9753篇
社会学   615篇
统计学   10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669篇
  2014年   1065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1235篇
  2011年   1288篇
  2010年   1248篇
  2009年   1229篇
  2008年   1472篇
  2007年   1351篇
  2006年   1197篇
  2005年   1093篇
  2004年   900篇
  2003年   813篇
  2002年   663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991.
法律家长主义在保障个体权利充分实现的同时,又限制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如果适用不当,还极易产生侵犯个体权利和自由等负面影响.因此,需对法律家长主义的适用采取谨慎态度,为其适应范围设定“底线”,区分“公域”和“私域”,并限制它对“私域”的介入.同时,应充分保障当事人适度的自主选择权和个体选择权,权衡具体适用的社会整体效果.在我国社会转型和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对“超”法律家长主义加以防范,以充分发挥法律家长主义对于个体权利的积极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92.
斯密在《国富论》中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利己”,在《道德情操论》中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利他”.20世纪60年代后的现当代学者多数倾向于认为斯密的两大体系具有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但是,此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甚至社会学、法律学中演化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围绕由人性基础引发的对道德因素在学科中的影响的讨论.“斯密问题”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演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经济学讲不讲“道德”的讨论,即经济学本身范式中应不应涵盖以及如何涵盖道德内容的讨论;另一个方面则是由对转型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引发的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讨论.  相似文献   
993.
《伴侣(A版)》2011,(3):19-19
正两人从相识到相恋,你认为多长时间后感情最容易生变?请选择以下最可能的天数!(请用直觉选出下列数组)A.181B.230C.259D.343答案:A.181:抛开成见是关键。一开始选择对象你也许会不顾一切风雷地火,但过一阵子你就会以理性的角度来看未来发展。基本上,你对于恋爱的关系,就算怀有超极浪漫的憧憬,愿意为爱付  相似文献   
994.
人类社会可以说呈现为伦理和治理的一体两面性。中国农业社会呈现出的等级统治特征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而作为社会治理伦理基础的纲常伦理,其型构要素则有待于进一步澄清。伦理精神的历史形态由人的存在境况决定。在农业社会,人的存在境况是神祇本原的神人同在,纲常伦理的宗旨是“为了神祇”。家族是培育纲常伦理的现实社会基础,通过“移孝作忠”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儒家学说是纲常伦理得以建构的政治哲学基础,核心要义是“三纲五常”。在当前社会转型阶段,人们需要审视纲常伦理的神祇本原、家族本位和纲常教义,以便重建社会治理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生态环境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环境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态伦理既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传统的主体是指在活动中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我认为现代生态环境的的双重主体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互为主客体的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996.
理性具有超越性特征,它认为经验世界是不可靠的,无法获得理性所要寻求的确定性,总是试图超越经验世界,寻求至善的理想价值,型构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完美形象,用理想的尺度来反观现实,克服人类自身的有限性,按照理想的要求建构属人的世界。需要区分形而上的理想和一般理想的界限,限定它们各自的权界范围,否则将会损及人类自身。只有马克思的实践观才有效地将两种理想结合起来,实现了二者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997.
腐败成因的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用的论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998.
大学管理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文英 《社科纵横》2008,23(11):154-155
现代大学生存在政府、市场、社会编织的三元体系中,淡化了"意义世界",降低了"组织品位",扭曲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终级目标.大学管理伦理的缺失是大学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强调大学伦理管理,既有国内外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支撑,又有大学自身重建伦理秩序,重拾价值维度的内在冲动.  相似文献   
999.
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历史进程是以“人”的发展为标尺的。在原中国民族文化神秘数值的历史隐退的背景下,启蒙理性由在主流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走向被批判的对象再到进入中国民族文化的视域,经历了一个张扬与回溯的发展路径。以理性为特征的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预示着中国民族文化转型的到来。这不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规定。以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与生存,强调对生命意义的阐释、对生存情境的提升为基本内涵的生存论哲学观调和了理性与人文,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助学贷款为我国大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伴随实施年限的增长,它的弊端也越发明显,即一部分学生无故不还款从而导致银行放贷风险的攀升,并最终导致申贷两难,阻碍了这一政策功用的有效发挥.本文通过分析国外以及国内部分地区成功的助学贷款模式,认为一项政策的提出必须与它所存在的文化传统相符和的观点,这样一项政策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内部的更新,最终充分发挥政策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