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疆界错壤:清代"苏南"地方的行政地理及其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中国的经济与文化重心,苏南的地方行政管理,由于人多、地广、赋繁,自明代以来历经调整,到清代,在州县疆界的划定与管理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且涉及到高层政区与下层乡村社会在水利、赋役、治安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其中最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是当时广泛存在于城乡地区的疆界错壤,在明清两代保持了数百年,屡经政府清查改正仍无法得以真正解决。本文一方面详细分析了这种疆界上的不合理现象及其所引发的各种负面影响和危害,另一方面也指出,在清末以地方自治为主题的疆界改正工作中,上述错壤大多得以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52.
泮塘古村与荔湾湖公园一墙之隔,自古“湖——村”一体、相伴相融,现却沦为坐以待毙的“城中村”。荔湾湖公园实乃一座园林史迹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公园,现却“水——陆”比例失调、陆域面积不足,且面临游客容量严重超标的困境。建议将泮塘古村与荔湾湖公园有机整合、综合管理;既能用公园环境有效保护古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又能增扩公园陆地活动空间,使地域性乡土园林景观多样完美。  相似文献   
53.
姚佑銮 《探求》2014,(2):92-96
广州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必须有一个能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能区别其他城市并能充分唤起人们集体形象记忆的传统文化建筑群。在荔湾湖与泮塘村之间建西关广场,对汇聚岭南文化元素、保护西关历史文化遗产、扩大西关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及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西关广场建设必须扎根于泮塘古村的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高度统一、必须坚持原真性与可创新性兼顾、必须推进复合经营和统一管理,才能避免城市文化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54.
春节过后至5月期间,如果能利用热源等提早1-2个月繁殖培育夏花苗,可在当年养成商品鱼出塘上市,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鱼效益,速养技术如下:(1)准备池塘及饵料。培育早繁苗夏花的池塘,以面积1-3亩、深1.2-1.5米为宜,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放苗前10-15  相似文献   
55.
今较为一致认定的越国故都平阳说,地理地貌不合,遗迹遗物全无,史料依据难寻。而今绍兴县平水镇的上塘、下塘地,不仅地域与史料记载的越国故都地全然吻合,更有大量遗迹遗物与故都所在地条件一一时应,紧密联系。上塘、下塘地应为越国建山阴大城之前的越国故都所在。  相似文献   
56.
57.
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生态农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农业 ,它的意义在于 ,不仅能够保证相当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维护和改良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我国 ,发展生态农业期望有低投入、高产出和优良的生态效益。本文首先综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 ,接着选用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南一北两个著名的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分别分析了两个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之后 ,尝试总结了两个地区生态农业模式地域环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图书馆、书和词语是博尔赫斯用以表现世界本质的系列象征。《巴别图书馆》 表现了博尔赫斯的宇宙模式,《沙之书》等小说视“书”为世界之本质,“唯一的词”则是 博尔赫斯在作品中浓墨重彩追问的万物本源。图书馆、书和词语这一系列意象的形成受到 犹太神秘主义派别喀巴拉的影响,同时,博尔赫斯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神秘主义倾向是其 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9.
从原料药的生产一设备材质出发,分析其优点和不足,随着药品质量标准的更新,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设备材质水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0.
《蠡塘渔乃》的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题咏山川往迹,一是题咏遗闻佚事。把《蠡塘渔乃)放在棹歌发展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出《蠡塘渔乃》的第一个特点在于以一个地区的山川主要标志——塘为棹歌题额,题咏该地区的山川往迹、遗闻佚事;第二个特点在于渔歌和说明文字同存于《蠡塘渔乃》中,利于蠡塘渔歌在渔民中传喝,也利于海昌山川往迹,遗闻侠事被人们了解。《蠡塘渔乃)题咏的内容和体裁与清代朱彝尊等人的棹歌内容和体裁有所不同,它有一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