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06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士风是政治史与文化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晚宋士大夫隐逸之风是晚宋士风一个重要内容.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风气.形成隐逸之风的原因是皇帝昏庸、权相专政、小人得志,正直之士受到压抑.这对晚宋政局及元明清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王冲 《南都学坛》2012,32(6):44-45
淑世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入世使命感,这种入世使命感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但当代各个领域内"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建构,使得淑世意识这种精神现象的正当性受到质疑。淑世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士大夫政治,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直到今天仍是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63.
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迎来了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个高潮。士大夫阶层无疑是促成这一高潮的主体。对这一时期的儒佛关系进行考察的学术成果,较少涉及士大夫阶层的这一主体地位,更少关涉促使他们活动的深层次原因。士大夫阶层特有的超越精神,在这一时期促成了礼佛双修的谈辩境域。一方面,他们重视丧服制度,制定家礼以维系家族,把对儒家世俗伦理价值的追求落实在齐家的儒学中;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通过"归心"佛教的方式,为儒家世俗伦理价值寻找内在安顿。士大夫这种试图为儒家世俗伦理价值寻找内在安顿的诉求,是由其本性中的超越精神决定的。  相似文献   
64.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终极价值的体现,它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重建的方向。笔者以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师教"传统为切入点,从道德和文化层面探讨其与核心价值观重建的关系,并以此彰显传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5.
作为孔子的后代,深谙儒家之道的孔尚任在他的名著《桃花扇》中,对作为儒家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虽然也隐微地寄予了自己救国救民的期望,但更多的则是对他们或祸国殃民,或无能救国的批判,而赞扬了被孔子认为“难养”的“女子与小人”的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未来的希望。这不能不说是对儒家政治观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66.
中国传统城市以其独特的营建传统,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代文人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梳理,并以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延安期间的营建活动作为实例,对“谁是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创造主体”进行研究,认为文人士大夫对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规划设计师的综合素养进行了反思。提出当代规划设计师应具备古代文人士大夫那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67.
当代行草书创作,"尚意"、"尚情"者众,形成主流态势,标志着当下行草书创作成就。李世俊即是当代行草书创作阵营中风格独特的中青年书法家。言其风格独特,基于如下理由。人文情怀:宁和淡泊。世俊兄的人文情怀、生命状态虽不敢言比肩宋、元、明、清文人士大夫,却也充盈着一种清丽之古风:温文尔雅,谦谦君子。试图在体验一种不执著的生活,享受放下的快乐、放下的智慧。世俊兄很懂得生活与艺术的智慧,对待生活,看重在挂  相似文献   
68.
在昆曲发展史上,昆曲的命运与家班紧紧相连。家班是联结文人与昆曲的纽带。通过家班,文人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才得以在昆曲中体现。因此,可以说,家班对提升昆曲的艺术品味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家班阶段的存在,确立了昆曲“尚雅”的美学追求,奠定了昆曲“精美”、“雅致”的审美格调。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家班还奠定了昆曲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戏曲情节的推演上,用“歌舞并重”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角色配置上,以正旦、小旦、正生为主;在演出方式上则以折子戏为主。  相似文献   
69.
王建勇 《社区》2013,(29):30-30
“大夫第”是古代中国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一种称谓,是士大夫的门第,是身份的象征、家庭显赫的标志。慈城黄山的“大夫第”建成于清嘉庆元年(1796)。据清代《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由朝议大夫王严理(1756—1824)所建。王严理,国学生,候选布政使司经历,覃恩加一级,选授河南汝宁府粮捕水利通判,诰封朝议大夫,累赠通奉大夫。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十月廿九生,道光四年甲申六月卒。  相似文献   
70.
南宋初期的士大夫张九成是著名禅师大慧宗杲的居士弟子,他本人的佛禅知见,契合于大乘经论与诸禅师的论道,卓然深刻,受到宗果的称赞和肯定.可见张九成在佛法修证上下了一番工夫,佛法在他心中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