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人物塑造、矛盾冲突设置和读者观感上的不同特点分析,探讨同为复仇主题的两大悲剧,其内在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集狩猎族群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领地、互惠、核心家庭、复仇以及初步的权威,构成了他们法律生活的主要方面。在新石器时代,农业孕育了不动产和不动产法,互惠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商品交换及规则,陶寺遗址的等级化墓葬和礼器,聚落之间的等级,聚族而葬,刑罚标志着宗法礼制已经出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人类学资料和考古资料,通过探讨史前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期待将法律起源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就在重庆打黑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和重庆相距1200多公里的武汉,打黑力度也毫不逊色。近日,被称为"江城打黑第一案"的案情细节披露,横行江城7年多的黑帮老大张成义的累累恶行,被逐一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射雕>三部曲中的复仇母题为案例,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解析,并试图阐明这不是传统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延用与发展之间孕育了金庸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盟誓与复仇:《美狄亚》的一个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一部盟誓的背叛与惩罚的悲剧.对美狄亚而言.神的律条是最高可以上诉的法庭.她的杀子不仅是平息由过去带来的愤怒。同时更是希望将遵守盟誓的美德推及未来。其悲剧是从古希腊神话世界向文明世界过渡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赵艳红 《社区》2009,(18):20-20
话说网络纵横的这个时代,确实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对网上购物,我一直是情有独钟。网购可以让我足不出户地买到比市场上便宜的东西,还可以省去逛街的时间,品种繁多,又不用讨价还价,而且快递送货上门,免去了自己负重行走的负担。所以我一直对网购乐此不疲,在网店淘了不少东西,有汤匙碗筷、针头线脑、头绳发卡类的小物件,有数码相机、学习机、手机类的大物件。如今我的购物信用度已经到钻石级别了。购物中遇到很多网店的卖家,服务和信誉大都让人满意,但是也有些让人花了钱却恼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家庭背景给项羽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所成长的楚文化环境、仇恨秦王朝的强烈氛围、从小所受的教育,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大,形成了强烈地复仇心理。复仇心理使他在反秦斗争中勇猛、顽强、坚定、果敢,成为推翻秦王朝的最大功臣;复仇心理又使他动辄“屠城”、院俘,伤害无辜,成为潜伏于其政治生命中的恶瘤,这个恶瘤在楚汉战争中爆发;复仇心理也使他变成了政治上的低能儿,该出手时优柔寡断,毫无政治远见,失去了由自己重新统一中国的天赐良机。  相似文献   
18.
《伍子胥变文》在情节上对唐前史籍特别是《吴越春秋》多有因袭,但在复仇行为等细节上,它又大胆虚构,突破了伍子胥故事在以往流传中所形成的注重史实的模式。这些变化是与唐代血亲复仇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唐代政府对私自复仇的严厉打击以及社会主流观念倡导理性复仇的压抑下,民间浓厚的复仇意识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文学史意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鲁迅与屈原的"流放意识"、先哲精神,以及对人生旅程和行为方式的抉择,探讨两位大师的血缘关系以及鲁迅对屈原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王子复仇的故事在莎士比亚与萨特的笔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他们将自我对世界的理解、认识加诸自己的主人公身上,使之形成对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哈姆雷特与俄瑞斯忒斯从复仇计划的形成、复仇过程以及复仇的后果几个方面,来阐释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与存在主义者的萨特在美学见解、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及其结局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达到对这两位艺术大师的独特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