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同样是复仇中夹杂着的爱情,希斯克厉夫是为了夺回真爱而实施的复仇计划,而仇虎却是为复仇假借了爱情名义,本文通过两篇中外名著的对比,从二位男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变化和扭曲,原来,兽性与人性的差距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22.
司马懿和曹魏皇帝之间没有形成赐恩和报恩的忠诚关系体。在司马懿的眼中,曹氏家族对自己无恩可言,在曹操时代,司马懿种下了复仇的种子。在曹丕和曹睿时代,司马懿为魏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这也只是他作为复仇篡魏的资本。在齐王芳时代,司马懿的复仇心理大爆发,终于走出了篡夺曹氏皇权的关键一步。司马懿的复仇行为对其子孙产生了恶劣的示范效应,同时也夯筑了极不牢固的立国根基。  相似文献   
23.
哈姆雷特与<沉沦>主人公"他"心理上都经历着焦虑的内在冲突;伴有忧郁的气质;都有着复仇的决心与行动,最终都走向了无可避免的悲剧.他们焦虑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4.
元杂剧大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残酷壮烈的血亲复仇故事,王国维称该剧“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①;在日本,再现“四十七义士”为主复仇而后集体切腹的歌舞伎《忠臣藏》历经两百多年盛演不衰,虽然二者皆为复仇题材的经典剧目,同样脱胎于历史真实,且在复仇动机、行动直接执行者以及复仇结局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东方文化特征,但在其深层次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在相似的表象下有着迥然不同的内核。  相似文献   
25.
诗化与自毁——哈姆雷特悲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化意识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哈姆雷特的悲剧,但却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存状态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了他在命运面前的选择。深入探索诗化意识在哈姆雷特悲剧中的意义,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解读《白鲸》和《老人与海》的两位主人公亚哈与桑提亚哥,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相似的人格特征:不同的命运抗争者,却演奏出相同的失败英雄的慷慨悲歌,最后都在自然中实现了精神的终极回归。同时,相对亚哈而言,桑提亚哥是一种进步,经历了从自我走向超越自我的旅程反映了美国民族精神的演进。  相似文献   
27.
晋桂清 《理论界》2006,(9):196-197
复仇文学所表现的复仇手段和复仇方式,与作品对复仇目的的揭示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西方的复仇文学中,复仇观念和复仇态度的变化常常导致复仇方式和复仇手段的变化;在中国的复仇文学中,衡量复仇方式和复仇目的的尺度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28.
王黎君 《江淮论坛》2003,(3):145-148
鲁迅的<铸剑>和余华的<鲜血梅花>都借鉴了武侠小说的情节模式和武侠元素,但鲁迅是肯定性地书写复仇,正面突出"侠"的形象和行动,张扬复仇精神;而余华则宕开笔墨虚写复仇,对武侠小说的情节模式进行了解构和颠覆.两个以复仇为描写对象的文本,表达了作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29.
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朝鲜王朝对清观影响着朝鲜的对外政策、文化交流,更影响着清鲜关系的发展变化。从正统意识出发,朝鲜君臣展开讨论意欲否定清朝的正统地位并有尊周思明的种种举动;从民族意识出发,对“夷狄”建立起来的政权充满诋毁与诅咒;从复仇意识出发,朝鲜君臣期待机会策划北伐。  相似文献   
30.
何立新 《理论界》2006,1(6):193-194
西方传奇的复仇主题与中国小说的复仇主题,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中国复仇文学中不乏一种颇具“反讽”意味的表现倾向,西方复仇文学对这种故事有时会产生一种有价值的“误读”,甚至因此而进行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