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438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79篇
理论方法论   216篇
综合类   2629篇
社会学   218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江南三部曲”,又称“乌托邦三部曲”,是实力派作家格非先生跨越十几年完成的经典著作。其大主题乃通过揭示人与桃源的关系,寻找桃源,来探寻乌托邦的历程。而格非迷宫式的情节,开放的叙事,丰富的语言,饱满的人物都让他的作品极具吸引力,这些正是“江南三部曲”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72.
针对源代码中复杂条件语句将增加程序的复杂性,影响代码的易理解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抽象语法树和多态机制的复杂条件语句自动重构方法,用于识别源代码中复杂条件语句的重构时机并实施自动代码重构。首先将源代码转换为抽象语法树,再探测代码中的条件语句,寻找满足预定条件的条件语句,最后利用多态机制对条件语句进行自动重构,将其封装到一系列子类中。对4个开源项目进行重构时机识别和自动重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重构时机识别算法的精确率可达100%,并能准确地实现代码的自动重构;经回归测试,重构后的代码未引入任何错误;此外,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执行时间与系统规模呈线性关系,能够应用于各类不同规模的系统。  相似文献   
73.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法的主体,人性的研究对法律制度的合理制定至关重要。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强调双方当事人平和地解决纠纷以恢复原有的和谐社会关系和秩序,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关怀。本文以人性为切入点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剖析,提出刑事和解制度在人性视野下存在的问题,并在人性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以期使...  相似文献   
74.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5.
人性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波墨在《物的标记》中说:“一切本质的最大秘密是这样一种事物,它在自身中是永恒的,可是在它的发展和显现中,它从永恒的本质性中变为两种本质,即善与恶。”优秀的作家往往能够以笔为刀,在人物的心灵印章上刻出“人性的善与恶”。读罢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认为是“少数几个可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李锐的长篇小说《张马丁的第八天》,笔者的心灵仿佛还沉浸在天母河“水随天去秋无际”的艺术境域里,作品中的人物依然萦绕眼前,久久不去。静下心来,思之再三,笔者觉得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功之处,就是书写了在人性的遮蔽与去蔽之路上行走的“人”。  相似文献   
76.
几天后,妈妈回来了,看起来疲惫不堪的样子,仿佛老去了很多。一进门,妈妈就表情复杂地径直扑过来,抱住她泣不成声。从公司到家只有两站路,她一直步行上下班。可她忽略了那天是加班后的晚上10点。当她娉婷走在那段没有路灯的林荫道上时,一辆摩托车从她身后加速冲过来。下来的人把她往树林拖的时候,她抵抗挣扎,尖声呼救。被抓破脸的歹徒恼羞成怒,抽出匕首在她姣美如花的脸上划下深深的一刀。  相似文献   
77.
人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所形成的人的本质属性。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以价值的形式存在于人类要以及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威廉·戈尔丁笔下的《蝇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主人公之间如何从开始建立一个文明组织到最后变得一片混乱的故事。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人类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个性,一个是文明的、另一个是野蛮的。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利用背景、人物个性、和象征,详细地给读者描述了这些双面人。威廉·戈尔丁用《蝇王》告诉读者最危险的敌人是藏匿在每个人心中的邪恶,人们必须正视人性中的恶,不可忽视它。  相似文献   
79.
"心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命题,也是伊斯兰哲学关注的问题。明清时期,回儒学者积极会通中国传统哲学和伊斯兰文化,诠释、建构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心性论,详细论述了人性、人心及其关系。身处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明清回儒,关于心性的阐释不仅丰富了儒学心性论的维度,也丰富了伊斯兰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0.
以"至情"为主旨的穿越故事不断发展,因其时空矛盾产生的特定戏剧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文学作品中以"至情"为主题的穿越故事的矛盾冲突不断演变,从近世一直延续到当下流行的小说和电视剧中。这些穿越题材的故事对于"至情"这一主题强调越来越深,对于人性的挖掘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