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23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45篇
理论方法论   329篇
综合类   1692篇
社会学   390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保守主义思潮涌动下的美国霸权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回潮并得势,深刻地影响甚至制约了布什政府外交思维方式,表现于布什班子对美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判断比克林顿政府要严峻得多。“9·11”更使得清除恐怖主义现实威胁为压倒一切的“新生使命”的共和党政府,在反恐外交方面尽显强硬倾向。保守主义思潮涌动下的霸权外交会当然会兼顾反恐与谋霸的关系,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新世界秩序”才是新世纪霸权战略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22.
徐琳 《社科纵横》2006,21(12):145-147
1949年———1960年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了破裂,中国的外交战略从“一边倒”逐渐过渡到了“两个拳头打人”。研究这段历史的演变,对于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应付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3.
高度概括并指出了新中国的外交轨迹 :即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建立国际间平等关系而努力 ;2 0世纪 60年代 ,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毛泽东调整外交战略 ,注重拓展新的外交空间 ,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 ,中国外交由单纯的政治外交过渡到政治、经济外交并重的时代 ;70年代初毛泽东又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世纪之交乔治·W·布什终于赢得大选 ,入主白宫。克林顿政府的政策能否有延续性 ,新一届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又是否有大的变动 ,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焦点。自小布什入主白宫后 ,小布什政府对华采取的战略关系、外交手段、在台湾问题、经济与环境问题和人权问题之处理均呈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王宠惠与顾维钧都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外交家,二人有相似的求学、从政经历,对民国的政治尤其是外交颇多建树.二人共同参与了民国的多项外交决策,结下了近五十年的友谊.本文将通过对二人家事、求学、从政、交谊的简单梳理,分析二人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卓越外交表现,以期对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形成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6.
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等方面,表现了相当的一致性。在这些方面,后一代领导集体与前一代领导集体之间有着承继关系。当然,后一代领导集体也有新的重大的发展。其实,这种一致性衬托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或者说,形成了当代中国外交的传统。文章基于对5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外交的四个基本特征,这就是外交原则和政策的一贯性、外交目标的双重性、外交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外交对象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全局对孙中山的外交方略进行研究,认为孙中山的外交方略是动态的,具有日渐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和功利主义色彩。在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孙中山一直以夺取政权、完成政治革命为主要目的,为了夺权,纠缠于种族立义与民族主义之间,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这种缺乏群众基础的实用主义外交导致了孙中山的多次失败。五四运动后,孙中山逐渐克服自己外交方略内在的矛盾──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与出让国权的矛盾,抛弃了实用主义外交,并向彻底反帝爱国外交转变。孙中山外交方略的特色及其内在矛盾的不断克服,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特性:软弱性、革命性,也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28.
在单极与多极之间:中国外交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国际格局,是指世界多个力量中心同时并存,相互消长,但是美国谋求世界单极目标和多极化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中国的对外政策是推动和谐世界目标的实现,为此,中国外交所扮演的角色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单极和多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世界的和谐共存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9.
中国加入八国集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国集团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对于是否加入八国集团表现的顾虑重重。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八国集团会架空联合国;二是中国考虑到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八国集团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富国俱乐部;三是八国集团曾经在1989年制裁过我们。但是,我们加入八国集团却有许多好处:一是可以更好的改善中美关系;二是可以吸引和争取更多的投资和贷款;三是可以从八国集团的内部影响八国集团的决策;四是符合我们的大国外交战略。相反,如果我们长期远离八国集团,就可能在将来被边缘化。在加入的方式上,中国可以先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八国首脑会议,等待合适时机,正式加入。  相似文献   
30.
杨广即位后 ,凭着国力的强大 ,进一步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加强与日本的联系。日本多次派遣隋使团来中国 ;隋炀帝第一次接受日本留学生 ,并派裴世清回访日本 ,把中日友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