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31.
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更是整个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建立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合理的评价,恰当的评语是建立评估体系与教学模式一致的前提。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结合在学校具体情况,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做到真实、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32.
柴荣 《江汉论坛》2007,1(4):136-141
中国古代立法与实践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典权制度,典权制度在中国古代的盛行有着深刻的思想原因,它既体现了中国以家为本位的传统伦理观念,同时典的存在是儒家"均平"思想的反映.典权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上整体观的观念,具有和谐性价值,有其它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意识层面,而意识及其具体形式是与历史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这是我们当下讨论人们价值意识或价值观生成的前提与基础.就当代社会主义现实矛盾与价值观现状来看,资本拜物逻辑、工具理性过度膨胀的消解仍然是价值观建构的核心内容,它指向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现实价值观的内在引导和人们和谐意识的形成.以共产主义为指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并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4.
张以宁题画诗的艺术特征鲜明、突出.其典型模式为赞画,再现画境,赞诗人,有时兼及收藏者;言现画感想;借题发挥或离题而去.咏物画题诗不追求体物入微或传神写照,而更注重诗人的主观挥洒、想象比喻,并与观画感想相融合.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并阐述某些人生感悟;人物画题咏诗塑造的人物形象独特、生动,富有创意.将描景、咏史、感怀融为一体,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35.
陈国庆 《唐都学刊》2006,22(2):103-107
晚清进步思潮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其主题是救亡与变革。它的直接思想来源是明末清初以后形成的各种思潮,其中包括汉学学术思潮与今文经学思潮,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潮,还有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说。晚清进步思潮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中西古今各种思潮的相互交融与裂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要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地学习,从而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7.
38.
通过对贵州麻山喀斯特地区的调查,发现在外部社会的干预和冲击下,当地的生态系统已经由藤乔-丛林生态系统人为改变为荒草-灌丛生态系统。立足于这一实情,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对这样的喀斯特山区进行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只能立足于这一生态本底特征,利用当地早已适应其生存背景的本土性生态知识,启用文化对策去加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39.
中国高校校名语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量化形式入手,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不同层面和学科名项、性质类属名项两个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地剖析了中国高校校名内在的语言特征,揭示了这些语言特征产生的心理、逻辑、社会、语言自身等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古今演变为经,现代汉语诸种用法为纬,列举大量例证,充分揭示了常用词“是”的语法特点及其用法、功能的复杂多样性,从而明确指出在现代汉语中,它是以动词用法为主,同时又具有副词、连词、形容词、代词、助词诸种词性的兼类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