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正视这种影响,构建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应对体系,采取多种措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将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和作为消费文化支撑的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了“美女作家群”、“80后”等一系列文学现象。本文提出“媒介文学事件”概念,从理论上找出这类文学现象运作的一般规律。首先通过特征描述的方式来定义这个概念,其次将定义要素转化成一种类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定义它,并进一步认为,“媒介文学事件”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存在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53.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以三峡地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为例,说明大众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希望能从本次调查分析中得到借鉴、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54.
文学经典作为教化培育人感知方式的示范文本,经由学校教育渠道进行传播,受教育者从规定阅读中开始了对经典的了解,并建构自主阅读的选择能力与审美素质;但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功利主义目标的追求,导致学生读者阅读审美心理异化;大众传媒非文学经典阅读信息暗示引导了读者的注意,阅读需求动机呈下位偏移;建构文学经典阅读的理想化场境则必须改变文学教育异常化程序结构,培养读者合理的文学"认知动机",要借助传媒力量,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并将学校文学教育延伸到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55.
汪振军 《中州学刊》2007,1(3):252-255
大众传媒在传播性别观念方面有两面性,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成见,主要表现为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定型化。媒介所强化的性别成见最终影响受众的性别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如果媒体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具有生命的个体为着眼点,发现和建构人的主体精神,使两性构成平等、对话、互补的良性关系,将有助于改变社会的性别成见,推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56.
大众传媒在社会道德变化的积极作用是:大众传媒的道德理念优化了社会整体的道德价值;其道德权利意识提升了人在道德行为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良好德性提供了社会道德变革中的新观念;其解决道德冲突方式的创新为社会道德变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和方式.大众传媒对社会道德的消极影响是:信息的泛滥与缺失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迷失;道德多元化导致了社会道德信仰的缺失;虚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冷漠,削弱了现实的道德关系;虚拟世界的反道德现象不断冲击着现实的道德生活;对大众传媒的癌恋和错误利用导了致现实道德矛盾的增多.  相似文献   
57.
大众媒介在甘南藏区的快速进入和普遍使用加速了甘南藏区社会交往范围的重构,大众媒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农牧民的交往观念。本文选取甘南藏区五个代表性的村庄开展田野调查,在系统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大众媒介对甘南藏区社会交往观念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大众媒介语境中藏区社会交往的地域差异与交往模式的嬗变。  相似文献   
58.
1930年代的上海曾出现过短暂的"大众文化"的繁荣,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审美的转变,社会呈现出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浓郁的文化色彩.当时的上海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在社会发展环境、大众传媒、市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而和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相比较,在文化结构、文化受众、文化形态上又有着许多不同.上海的市民文化只能说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前奏.  相似文献   
59.
赵春莉 《天府新论》2007,(Z1):235-236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媒介娱乐化对社会控制的避让,在涉及阶级、政党、利益集团等敏感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0.
传媒产业化给新闻侵害肖像权认定带来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像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传媒体制由“意识形态的媒介”向“产业经营的媒介”转化,而我国目前的有关肖像权的立法不能解决传媒角色的转换所遇到的问题,新闻侵害肖像权的认定面临着困境。我国的立法、司法应尽快对新闻侵害肖像权的构成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