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5 毫秒
81.
杨四将军信仰在长江中上游的水路码头分布广泛,杨四将军与大禹、李冰父子在祭祀时间上重合,形成了以大禹、李冰为信仰对象的清末四川湖广移民与农业社会对应,以杨四将军为信仰对象的各地商贾与水路商贸组织关联的信仰格局。杨四将军在长江水路中发挥着大禹、李冰所不能承担的保护舟子、商贾的作用,显示了信仰与正在勃兴的商业经济和长江流域区域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四川杨四将军信仰与大禹信仰一道催生了李冰从湖广移民前主管农业的水神向五方杂处的新四川区域神——川主的转化,完成了信仰意义的转换,创造出整合族群认同的区域神灵,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82.
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但又是有证可考的.<姒姓世谱>中所体现的无处不在的大禹魂,说明大禹已经同绍兴的水文化紧密相联;绍兴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绍兴水文化.  相似文献   
83.
谢铎交游考     
谢铎是"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然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李东阳而忽略谢铎。谢铎三次为官,三次辞官还乡,与李东阳终生为友,同时也结交了众多的诗友,他们共同为改变"台阁体"诗风而努力。本文根据多种史料及谢铎本人的诗文集,将谢铎的交游分浙江籍同朝为官之友、翰林院诸友、其他仕宦之友、本乡隐逸及后进之友等几个部分进行考订,从一个侧面来了解"茶陵诗派"人员的组成,为学界重新评价"茶陵诗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正舜王禅让"三作"指的是什么呢?据说,舜王传位给大禹时,他向大禹提出了三点要求,被称为"三作",即"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逝了近五千年,但这"三作"的内涵、要求、意义,在今日并未过时。重提"三作",在于它的政治性。著名历史学家南怀瑾在"什么叫政治"的文章中开宗明义地讲,政治就是"正己而后正人",而这里的"三作",可以当成是领导干  相似文献   
85.
白居易与交大虾蟆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扼要地介绍了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一诗的诞生经过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诗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一句,使“虾蟆陵”名扬于天下。进而,作者对“虾蟆陵”这一古址的方位进行了多方的论证,并认定古址的位置就在今天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南侧的网球场西南角,这一研究结论是学校建立“白居易东亭故居”后再建“虾蟆陵故址”的重要依据,也为学术界对这一古址的研究提供了具体而详尽的论据  相似文献   
86.
李殿元 《天府新论》2013,(2):153-156
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谁作为中华大地上的统治者,都对大禹和大禹陵充满了尊重和敬畏.从关中地区进而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以东北少数民族身份入居中原的清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分别为大禹陵书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缋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的对联.大禹陵的长期存在,证明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87.
诗三首     
胡迎建 《老友》2008,(11):23-23
  相似文献   
88.
狄新 《老年世界》2010,(10):19-19
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祭奠他的圣灯就从未熄灭。忽必烈还把洒奶祭天的日子钦定为“春季查干苏鲁克”(蒙语:洁白的畜群)。从那时起,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这天,许多蒙古人会从四面八方涌向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甘德尔山上的成吉思汗陵,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89.
目前,学界关于虞舜南巡主要有四种观点:安度晚年说、南征三苗说、受禹排挤被迫流亡说、建观象台科学考察说。梳理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进行论证,可知后两种说法具有相当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虞舜南巡既是上古时期的一次天文科学考察,也符合大禹集团的政治利益,同时又具有安抚三苗、施行德政、利于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在现在还未能发掘出极具说服力的新证据之前,舜葬九疑以及葬南己之市说、鸣条说,不应被轻率置疑,加以否定,虞舜所葬之地为九疑山理应被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90.
田村实造与小林行雄合著的《庆陵》,是一部内容丰富、门类繁多的综合性学术报告,涉及考古学、美术学、建筑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宗教学、文献学、语言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等学科。我们在翻译和注释《庆陵》的过程中,为解决所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拟定了一些原则,兹简要说明如次:一、原著译名为《庆陵:位于东蒙古的辽代帝王陵及其壁画的相关考古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庆陵》原著”),我们根据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负责人的相关建议,将书名改为《庆陵:内蒙古辽代帝王陵及其壁画的考古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庆陵》中文译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