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62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723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文章针对北京大学叶朗教授在《美学原理》中提出的"美在意象"理论展开论述,在充分肯定其理论建构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理论的缺陷和问题。笔者一方面系统梳理了意象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对西方美学与文化的发展历史作了梳理。在中西文化与美学的比较视域中,指出了"美在意象"理论的双重困局,即要么固守中国古典美学的立场而无法涵盖西方的美,要么将意象泛化,只保留其情与景作为艺术品存在的基本条件,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将意趣放在首位,对立意极为重视。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动机着手,抛开视觉艺术均具有的基本的对“美”的追求,从更深入的角度提炼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道、儒、释三家影响之下所孕育出的“天人合一、托物寓情、物随原境”的立意特性。  相似文献   
993.
文章通过抓住飞山文化的核心字"飞",阐述了文化创意背景下"飞"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从自然、人物、民俗方面提出了"天人合一"飞山梦靖州飞山文创产业的时代发展路径,基于飞山公杨再思的影响,强调文创产业的核动力是从民间信仰开始,通过精神引导、心理暗示最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形成飞山文化文创产业独自体系.  相似文献   
994.
池田大作以自然、人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贯穿了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主题,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契合的生态和谐美。这种和谐美来源于佛教、儒家、道家与墨家,充分体现了东方的审美价值观念。它既构筑了活泼和谐、平等共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又塑造了作者完善自然真诚、倡导和平的伟大人格,为当代生态伦理精神、建构生态化的世界美学平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5.
韦伯的跨文化研究对汉学研究有重要启迪,但他把儒学当作西方文化意义上的宗教来认识,无视从功能比附意义上而言的世俗信仰与从“终极关切”意义上来说的救赎宗教之间的重要差别,是他误读中国宗教和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样的问题还表现在他对“天人合一”以及祖先崇拜的认识上。这些都表明韦伯是以西方文化的概念、范畴和标准来解读中国文化现象。事实上,任何普遍化的价值都是内容丰富的、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的产物,而这种普遍化价值被多民族的实践所肯定并被常规化后就表现为传统,因而,现代性和全球性所体现的普遍化价值也应有传统性和地域性的构成要素,并应建立在多元文明共享的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996.
大国小鲜     
前不久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之二),无疑是一种诉诸身体感知的国家叙事,通过对中国境内纷繁多样的美食文化的链接,塑造了一幅味觉地图,让无数人勾起乡愁般的情感。《舌尖上的中国》(之二)则在前作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了不同的主题。《脚步》重点讲述了各种民族美食在不同地域的演变和食物对乡愁情结的演绎;《心传》讲解了美食文化中的血脉传承和师徒衔接的历史;《时节》讲的是关于食物与季节演变的关系,透露的是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家常》表达了家中的"酸甜苦辣",是对中国人基本日常食物的解释;《秘境》则介绍了一些隐匿山野大川中乃至大隐于市的不为人知的美味:《相逢》表达了文化交流的另一条通道——以食物为核心聚会交汇的文化氛围和模式:《三餐》则回归到最平常的三餐中寻找“味道”。  相似文献   
997.
大一山庄     
《金色年华》2014,(5):44-45
大一山庄是中力集团斥巨资打造的建筑艺术博览园。“大”与”一”二字分别取自《庄子·天地篇》与《老子·道德经》,“大“、“一”两字组合为”天”字,天字拆开则“天人合一”。中力集团希望大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既隐于山水问又不脱离都市,为金字塔顶端人群提供难得一见的在烦嚣生活中释放自我、悠闲写意的天人合一之境,故取名为”大一”。  相似文献   
998.
《论语》中远没有形成真正的“天人合一”思想,但是孔子对“天”的态度已经明晰,他对其神秘性“敬而远之”,对其神圣性则“敬而行之”,体现在天人关系上,则隐含了多层次的“天人合一”思想意蕴,具体包含“天意人承”“天启人合”“天命人成”三个逻辑层次。在“天意人承”层次中,天是外在于人生命活动的神秘之天;“天启人合”层次中,人与天的神圣之德相合;“天命人成”层次中,神圣的天与人之间双向印证、双向成就。三个逻辑层次在文本中相融相就,为后来的“天人合一”思想奠定了基础。经过后世儒者的继承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并成就了今天中国担当精神的风貌,兼具理性积极的担当之勇、全面兼顾的担当之智、自觉自愿的担当之乐。  相似文献   
999.
在程颐理学思想中,含有丰富的生态智慧,其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包括“理”一元论、“道合内外”、“尽心知性而知天”、“存天理遏人欲”等著名命题。程颐“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社会的生态观具有一致性,这对今天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不但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资源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