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太平大同思想源于以尧舜为代表的五帝时代,经过孔子及历代儒者的阐发,成为儒家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对儒家理想社会的重申和发挥。张载以三代之治为太平蓝图,提出了"渐复三代之治"的治理之策——恢复井田、重建封建、恢复肉刑。《西铭》也是其太平大同理想的简洁表达。张载"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其个人政治抱负的表达,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社会担当的经典表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仍然放射着璀璨光芒。  相似文献   
62.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63.
以2021年滇象北上为缘由,梳理了亚洲象在中国史前的分布及其南向退却的研究线索,对《尔雅》中“有梁山之犀象焉”的经典之论进行了地理方位及其含义的考辨;从中国历史时期朝贡体系的视角,对中央王朝崇尚象牙制品、宫廷卤簿陈布驯象仪仗的传统进行了探讨;行文遵循了依时叙事的脉络和古今知识融通的书写,突出了唐宋以降诸朝在象牙聚敛和驯象利用方面的史实,就域内外“南蛮”之地驯象之贡象征的天朝威仪及其对五方之民互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历史民族学的研究。述及诸如契丹索驯象、女真掳驯象以效法中原卤簿威仪的“礼乐文章”认同,元朝统治者驭象以乘、往返两京的壮举及其对明清两代的影响,明清宫廷驯象之尚在域外“东夷”藩属的蛛丝马迹,乾隆赐驯象于卫藏的治边理念,以及南越象奴留驻宫廷的境遇等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对相关资料和观点的辨析;在较充分地利用正史、野史有关人象关系的资料基础上,指出了以“象齿焚身”为代表的生态伦理扭曲及其对社会观念的误导,揭示了殷商史鉴之“象箸玉杯”、天子美德之“不贵远物”的实践悖论,析述了历代王朝衰败于“象牙筷定律”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大象资源的南却和锐减,杀象拔牙、宫廷驯象利用是不可回避的动因。这一...  相似文献   
64.
太平玉玺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玉玺在上个世纪众说纷纭,成为太平军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它并非曾国藩部下冒功造假。李秀成供词说在长沙时所造不可信,而是制作于公元1850年4月5日之前。应读为:一个玺名———太平玉玺;十句玺文———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天王洪日/主王舆笃/救世幼主/真王贵福/八位万岁/永锡天禄/永定乾坤/恩和辑睦。“主王舆笃”是说天王宝座巩固长久。“八位万岁”是指天王、幼主、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洪大全。  相似文献   
65.
66.
正欧阳修是北宋诗坛大家,刘德清、顾宝林、欧阳明亮三位先生笺注的《欧阳修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以下简称《笺注》),不仅对欧诗进行了精严详细的编年,而且还通过"题解"、"注释"、"附录"等体例,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详赡的考订、笺注、疏解,有利于研究者对欧诗的更深入研究。不过,《笺注》也偶有疏误之处,故本文补正如下:1.卷一《题金山寺》:"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钵但惊沙。"《笺注》题解云:"《太平寰宇记》卷八九:‘金山泽  相似文献   
67.
南京秦淮区政府对太平南路民国风貌街的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是针对民国风貌地块宁中里、西白菜园、李公祠、针巷的介绍。  相似文献   
68.
于艳 《今日辽宁》2014,(2):92-93
正辽宁省本溪县的太平秧歌因其历史悠久而独树一帜。2009年,本溪太平秧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个传承人被评为省级传承人。唢呐嘹亮,锣鼓喧天,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不分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摆动彩扇,尽情扭跳。因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连场外的观众都会受到感染而情不自禁加入到队伍当中。这样的场面作为东北人的你一定见过,这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东北大秧歌。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的风格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太平秧歌,是本溪县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69.
笔者近捡邵东《太平曾氏六修族谱》,发现其卷百五十八上有曾国藩道光十九(1839年)所作的《慈荫亭记》一篇,为新版《曾国藩全集·诗文》未刊稿。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0.
江西省樟树市鹿江街道边街社区的三皇宫、药王街、史家巷、麻家弄……一条条街巷蕴含着千年之古韵,一处处古迹勾起人们怀古之幽思。古韵新唱,就在这古老的边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