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笔者运用西方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 ,以三个不相邻省份的方言为对象 ,抽样调查了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态度和评价。结果显示 :标准口音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并不一定高于地方口音 ;一些非标准音具有不公开的威望 ;女性比男性对标准音评价高。同时提供了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的若干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理查德 .约翰生的《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 ,亨利 .吉罗等的《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抵抗的知识分子和对立的公众领域》 ,以及弗雷德里克 .詹姆逊的《论“文化研究”》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探讨“文化研究”的定义、任务以及功能。在此基础上 ,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文化研究应该从全球化的角度着眼 ,致力于研究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多元化的悖论 ,树立自己的文化“威望” ,消解目前全球化过程中的英语文化霸权 ,从而赢得在国际讲坛上平等对话与协商的机会。为此文化研究必须摆脱“精英学科”的偏见 ,发扬批判的精髓 ,成为不同群体有效的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威望政策(thepolicyofprestige)已很少被人提及.但它是国际舞台上权力斗争的基本表现之一,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固有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减小了世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但是国家间寻求权力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相反国家和国家间的军事演习愈发频繁。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都自觉不自觉地通过炫耀武力或利用核力量实现威望政策的目的——显示其国家权力。并最终达到维持或寻求更多权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略论国企领导干部的威望与其素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威望源于"德行"、威望源于"才干"、威望源于"诚信"、威望源于"政绩"、威望源于"谦和"、威望源于"情感"和威望源于"廉明"等七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威望与其素质之间的关系,认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较高威望,才能把企业搞好.  相似文献   
15.
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内外对职业价值的大量研究可以看出 :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威望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职业价值观的四个一般维度。但是 ,以前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构想、职业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以及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而且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初步的小样本测试表明 :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是由愉悦、自我提高、人际关系、家族、贡献、威望、物质和环境八个维度构成的 ,这还有待于实证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尚书》开创中国以德治国思想的传统。《尚书》德治思想渊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尚书》的德治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主要有:领袖人物的道德威望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明德慎罚,提倡教化,建立以德治国的社会基础;任人惟贤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条件;勤政爱民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施政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具有显著的传播学特征。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传播者包括科技论文的作者、期刊编辑群体、期刊编辑部或杂志社等;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的主要传播内容,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之一;科技论文作者在科技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日益扩展。在科技信息的采编、审读、刊发等各个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主体具有“守门人”功能,编辑取舍稿件的决断就是最值得关注的“守门”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由纸质印刷向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不断演进,这个过程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科技信息传播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是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在学术评价中,“期刊级别”和“核心期刊热”等现象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媒介威望,作为学术传媒的科技期刊必须摒弃偏见,打造特色,发挥优势,树立良好的媒介威望。  相似文献   
18.
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关于威望问题的论述存在着目的与手段、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双重矛盾。这种矛盾源自威望概念与权力概念的复杂关系。出于规范性考虑,摩根索利用“以权力界定利益”这一政治现实主义原则把威望因素从权力的概念中悄然抽离出去,从而把权力工具化,把权力斗争理性化。  相似文献   
19.
国家对外战略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持增进本国的对外影响力。国家的外部利益决定了国家必定努力追求对外影响力。在近代国际关系中 ,西方列强主要依靠赤裸裸的军事征服和殖民扩张来扩大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和控制。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使得依靠传统的军事手段来扩大国家对外影响力的做法受到制约。随着世界相互依存的加深和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加剧、世界主题的转换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各国政治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学者日益重视树立国家威望 ,塑造国家形象 ,增强国家的软权力 ,从非军事角度来扩大国家的对外影响力。本文借助传统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 ,来探讨运用非军事手段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我国如何维持扩大自己的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苏共基层党组织在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重要时期都曾发挥过战斗保垒的作用 ,但进入八十年代后期 ,却逐渐丧失了政治威望 ,党员流失、入党人数锐减、基层组织萎缩 ,致使苏共党组织在涉及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其原因在于苏共自身放弃苏联社会的领导地位 ,标榜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基层工作中偏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重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不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工作作风 ,最终在大事大非面前败下阵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基层党组织如何完善自身的建设 ,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成为了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课题 ,我们必须吸取苏共基层党组织的经验教训 ,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目标明确、态度鲜明地开展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 ,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