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7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为解决事实婚姻问题,既要明确立法的价值取向又要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尊重现实社会中已存在的婚姻现象。因此,文章指出了我国新婚姻法对事实婚姻规定的不完善之处,进一步阐述了完善事实婚姻的见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2.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诗中不仅塑造了弃妇与氓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深刻反映了《诗经》时代婚姻制度和人们的婚姻生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仪礼·丧服》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上古婚姻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礼·丧服》经、传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周代亲属之间的丧服关系 ,因而也就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称谓制度。通过它所记录下来的亲属称谓制度 ,如“舅”、“姑” ,从父、从母 ,“女至”与“昆弟之子” ,“女弟”、“女以”等 ,可以发现许多与之相应的上古婚姻遗俗或上古姻缘形式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4.
如果一个女人将以下的一切集于一身:显赫的出身,美貌,身价不菲的财富,美满的婚姻,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子,还有三毛式的浪漫和传奇精神。她曾经攀登过珠穆朗玛峰,穿越过南极那被称为“死亡之地”的西风带——你会想到什么。 是承认她的命好,还是相信她后天的努力。如果承认命运的话,那么世上所有的成功和失败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天注定,可是,走近王秋扬,我最想探索的是那些除“命好”以外的原因,是什么促使她成为人们眼中的上帝的宠JL?  相似文献   
105.
试论回族婚姻制度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歆 《回族研究》2003,(4):93-96
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影响是深刻的,表现在婚姻制度上更是如此。本文在对伊斯兰教影响下的回族婚姻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尊重妇女的社会地位、维护家庭的和睦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和扫除社会弊端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回族婚姻制度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吴荷清 《老友》2012,(1):23-23
1949年5月12日,都昌县迎来了解放。时年16岁的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投入到减租退息、剿匪反霸、废除封建包办婚姻制度、土地改革等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当上了村妇女代表。1952年,我被选为本乡(蔡岭)的妇女主任,并当选为乡人民代表。1954年,县里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我这个穷苦出身的黄毛丫头,被推举为县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07.
谭建华 《船山学刊》2008,16(1):186-189
罗马法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婚姻制度经历了从“有夫权婚姻”制到“无夫权婚姻”的制演变。在此过程中,罗马妇女的法律地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从罗马妇女在婚姻中的人身权、财产权、婚姻权的前后变化等方面可明显地体现出来,从中反映了罗马妇女法律地位不断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随着一夫一妻制在世界各国的实施,标志着人类婚姻制度正朝着科学、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在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中国,人们恪守传统美德,推崇忠贞不渝,从一而终,白头偕老的婚姻模式,向往妻贤子孝、敬老爱幼、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信守着“宁拆千座庙,不拆一桩婚”成人之美的做人之本。以致发展到当代的争创“五好文明家庭”、“新风户”、“文明守法户”等已作为一种现代美,  相似文献   
109.
在彝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性别文化。彝族性别文化以婚姻制度为主要内容,并在财产分配、劳作文化中反映了女性的地位、权利、行为等。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作为彝族女童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按照社会规定的传统性别角色来塑造女性。解放后,学校教育才在彝区兴盛起来,而接受完整学校教育的女童一直很少。传统性别文化制约着今天彝族女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0.
从初婚年龄变化、认识途径变化以及决定方式等几方面可以看出 :城乡婚姻差别十分明显。城市更趋向于个人婚姻 ,而农村家族婚姻的特征较明显。产生这种情况的重要因素是生产方式的差别。在相同的生产方式下 ,婚姻制度还受到经济环境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