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7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伊斯兰婚姻向一妻制演变是历史发展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婚姻制是伊斯兰教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一夫多妻。但近现代,一夫一妻制在伊斯兰国家的普遍实行,说明伊斯兰婚姻向一夫一妻制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正在伊斯兰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2.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阿依阿芝》与贵州西北彝族地区的《乌鲁诺纪》都为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两者都主要用于婚嫁场合 中演唱。目前学界对《阿依阿芝》有所研究,但没有涉足《乌鲁诺纪》及两诗比较研究。以文献研究法及口头程式理论分别从三 个不同层面,即女主角身份背景、主题思想和程式对这两部叙事长诗对比研究切入,发现这两首彝族民间叙事长诗虽然来自不 同的地域,但呈现出某些惊人的相似性和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
到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的“十大怪”。 由于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三秦大地上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外地人“到此一游”,颇感新奇,称之为“怪”。几经传播,形成共识,便成了陕西十大民俗风情奇观。 第一怪:房子半边盖 房子只盖半边,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是什么原因造成陕西居民这种独特  相似文献   
34.
随着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展开,中国社会进入了急剧变革的时期,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开始裂变,同时对旧有婚姻制度带来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先进的婚姻制度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出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主的现象,这是中国人追求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转变的征兆。这种转变冲破了封建家庭主义的束缚,对于反封建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促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婚姻制度与族群意识和文化认同紧密关联.婚姻制度是族群和族群意识有意为之的结果,婚姻制度反过来又强化着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族群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构建族群文化.文化是族群的本质内容,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的核心和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族群意识.以上观点是以回族婚姻制度为分析个案,通过对回族婚姻制度史的回顾和回族文化的结构论证而进行阐发的.  相似文献   
36.
婚姻变奏曲     
《社区》2011,(24)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婚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六十多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产生了巨大变化。1950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  相似文献   
37.
陆群 《民族论坛》2010,(6):18-19
人类的家庭史与婚娴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湘西土家族婚姻制度在历史上曾经历了原始杂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单偶婚等形式,其家庭也经历了原始群大家庭、母系氏族制家庭、父系大家庭、个体小家庭等形式。从湘西土家族遗存的现代婚俗中,我们大致可以窥探湘西土家族特有的家庭衍变的历史形态,并思考如何顺应历史趋势建设幸福家庭。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对"kurgeen"一词原始形式的构拟及其词源意义的探讨,说明土族语"kugeen"一词蕴藏着古代土族社会曾有过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39.
择偶作为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而择偶的标准及其模式如何,则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社会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唐宋时期,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的驱动下,唐代的官宦阶层的择偶标准是以重门第为主,而宋代的官宦阶层的择偶标准则以重才学为其主要特色,但同时两个朝代的官宦阶层的择偶标准又有相同之处,但无论是重门第、重才德,还是多求聘财等等,这些的择偶观的出现,都与当时社会历史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主要通过对性活动内生的结婚和离婚制度作出简要的经济学理性分析,以期从法经济学视角在性活动及其规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方面获取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