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74篇
丛书文集   1062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797篇
社会学   18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1年12月3-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孔子研究院和亚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1——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这是连续召开的第八次国际儒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日本早稻田大学原校长西原春夫、  相似文献   
52.
孔子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提高人们认识音乐教育功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二者的音乐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他们的教育体系中都强调和谐思想,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把音乐教育做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53.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不能停留在注重简单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它也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这个思想的现代性建构,应该立足于“材”和“教”两个方面。因人而异、随时立中、随处适宜必然成为现代场域中建构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三个基本维度。因人而异体现为针对教育对象的资质、出身展开,随时立中突出依据发展阶段、社会环境等要素变化灵活实施,随处适宜则强调适应场境、需求的不同做出恰当的应对。  相似文献   
54.
孔子不以"生知"许人,而屡言"学"知。《论语》所述"学"知由两个方面构成:(多)闻和(多)见。两者既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孔子道德性认知的特点。个体接受道德原则以"多闻"为基础,个体之间的道德评判以"多见"为基础。孔子视野下的"知"并不脱离生活实践,见与闻构成了全部感性生活的内容。两者在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孔子认为两者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达到完善,从而居于道德内涵丰富完美的理想境地。从中可以看到道德性认知与审美理想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5.
孔子在继承与改造周礼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且较为成熟的礼学思想:以礼为本,追求社会和谐;以仁释礼,行礼成仁,追求人格完善;礼外乐内,追求身心和谐。这些思想对促进学生德性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价值,应成为当代学校生活重构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6.
正案例背景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实践了"因材施教"理念。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儿童,每位儿童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就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相似文献   
57.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从文化认知、文化比较的研究视域出发,对孔子进行了跨文化解读与传播。在史景迁“去偶像化”的观照方式下,孔子被解码、建构为具备鲜明个性特质的人文主义者及令人尊重的教育者形象。同时,史景迁致力于厘清西方一般认知中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诸多误读,并努力唤起西方受众对孔子当代意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58.
孔子以丰厚的学识修养锻炼出成熟丰富的心理调适策略:树立崇高的价值取向;构建学习型生活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固守正确的交友观念;保持幽默的人生态度。这些策略对当代教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孔子的思想体系建立在他对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三种关系的理解之上。"远"作为这三种关系的一种描述方式,在孔子思想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界对《论语》中"远"关注较少,因而以"远"为线索梳理孔子思想不仅饶有趣味而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0.
正孔子对"士"提出了一些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刚、毅、木、纳,近仁。"(《子路》)"和"是统一、配合、补充又不失自我之见",同"是同一、完全相同却没有自我之见。要和谐相处,不要盲目苟同。而一个刚强、果敢、质朴、寡言的仁德之人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可信赖感。对待事业",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况且也不能不讲原则;以怨抱怨积怨更深;还是应当恩怨分明,以直报怨。"士"的修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