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74篇
丛书文集   1062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798篇
社会学   18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跟"和"有什么区别?在《左传》中,晏婴就很好地解释了"和"与"同"的区别。他对齐景公讲,什么叫"和"?就像做菜那样,各种肉、菜咸的、酸的,配合好了,放在一起,煮出来的菜很好吃,汤也很好  相似文献   
72.
身正为范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无论制定什么政策,部下也不会遵从.孔子的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个基本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领导者必须牢记在心的.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部下的注意,领导者以端正的态度或行为出现在部下面前,会有效提振部下的士气,如此以来,组织的公关氛围就会融洽、和谐,出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73.
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需要主体根据不同的"时"或境遇加以灵活地运用;后者即"和"作为和谐、和平之价值,乃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有序或差序和谐,它需要主体养成包容、谦让的"内圣"心境。中和思想为当代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世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4.
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有关“美”的核心观点是“里仁为美”.“里仁”是指一种居住方式,其实质是动作行为的静态持续.因而“里仁”之美就不是对象性的,而是生成意义上的.“里仁”之美之所以能够产生,本质上是因为孔子对道德凝聚力和感化力的坚定信念.由于孔子同时把“处仁”看作是源于智慧的规定和获得智慧的标志,因此区别于古希腊智慧的自然性特征,孔子以及先秦时期的智慧观都主要指向国家社会和人伦秩序,这也正是先秦古典智慧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75.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乃有生命,江川湖海是水之大者。作为圣人兼智者的孔子,对水情有独钟。智者乐水,他在静水流深中看见智慧;吾与点也,他在暮春沂水中发现诗意;逝者如斯,盈科后进,他在逝水中发现时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以文化为寄托的生命在黄河边万念俱寂,他发现这是死亡之水;美哉水洋洋乎,吾不济之命也夫,此命运所不容己者,此是命运之水;乘桴浮于海,大海是向他允诺的敞开之域,然而,他只是一笑了之。"临流兴怀"是孔子涌现自我真实生命的方式之一,一个至情至性的孔子在江川湖海中现身,他即凡而圣,即圣而凡。  相似文献   
76.
正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二曰"中行",即合乎中庸之道者;三曰"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按此归类,众好之者,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77.
李琦 《老人天地》2014,(9):24-25
<正>每年教师节临近,一些学生家长就着急了,连带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跟着着急起来: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呢?不知从何时起,给老师送节礼就成了"灰色惯例"。礼物是不是真的能跟自己孩子的受关照程度挂钩?不妨从过去的老故事里寻找答案。千年之争我国文献中首度出现送给老师的礼物,应该是在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记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在《述而》篇中有这  相似文献   
78.
惠林 《社区》2013,(14):56-57
在北京香山脚下.有一座四海孔子书院。前段时间有机会在那里参加了一个读书会,会上很荣幸地聆听了钱逊老先生的演讲——如何读《论语》。钱逊老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对《论语》有很深的造诣,家学渊源深厚.父亲为国学大师钱穆。  相似文献   
79.
刘华军 《船山学刊》2009,(4):135-137
孔予以“孝”为切入点而谈“礼”,“仁”是“礼”的抽象,“仁”也是天与人之间的桥梁,天人合一,以和为贵。这是孔子“仁”学思想的脉络。  相似文献   
80.
《领导文萃》2013,(12):135
乔治·华盛顿大学开设了华盛顿特区的首家孔子学院,旨在推广中国这一不断崛起的亚洲巨人的语言和文化。中国持续增长的外交软实力在距白宫仅几个街区之遥的地方得以展现。乔治·华盛顿大学现已跻身建有孔子学院的约90所美国大学的行列。这是北京实施的公共外交之举,目的是在国外留下文化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