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非“反孔非儒”,而是“人权与科学”;其第一义是伦理与政治层面的人权。运动直接针对的现实对象是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而“立孔教为国教”是与袁世凯等人“尊孔复辟”相配合的;运动针对的历史对象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应当是随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型而“损益”转换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为儒学自身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的转机。  相似文献   
62.
民国初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剧变和西方现代价值观念的涌入,儒学价值的主导性地位开始失落,近代儒学的发展陷入困境。面对这种困境,康有为试图推动儒学宗教化由理论走向实践,重建儒学价值体系。这最终发展为两种不同的结果:在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为专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孔教,被为共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民主与科学所取代;在民族文化认同层面,原来的主导性儒学价值观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在寻求新的组织制度依托的努力中进行新的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3.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述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是一种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 ,力图维护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社会思潮。自道咸以降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陷入危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 ,文化保守思潮乘势崛起 ,以中体西用论为滥觞 ,经康有为的孔教活动、章太炎的国粹派而形成一个明显的思想流程。文化保守者们主张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借鉴西方文化的若干长处 ,希望以此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从而达到文化保守的目的。这一思潮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走向 ,其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些设想及其对现代化的认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张卫波  王瑞 《船山学刊》2006,(1):127-129
孔教运动萌芽于戊戌变法时期,兴起、发展于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政期间一度高涨,张勋复辟后趋于衰落。孔教运动由兴而衰的启示是:振兴孔学的关键在于孔子学说本身能否适应时代发展,而非其他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65.
唐文治是民国时期理学与经学大师,并且提出了系统的孔教主张,在民初的孔教论述中独树一帜.然而,他的孔教思想长期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这里尝试分析唐文治关于孔教的宗教性、重要性的论证及其复兴孔教的方法论,从而对唐文治的孔教观提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66.
在审视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康有为对老子和墨子的看法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康有为的视界中,老、墨的学术身份和地位惊人相似,两人的具体思想内容却迥然相异,这使老、墨关系具有了多方面的可比性.其实,无论是他对老、墨的身份定位还是思想内容的比较均受制于其孔教现,可以视为孔教观的一部分,并且显示了有别于其他近代思想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7.
清末章太炎反孔教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末期,面对甚嚣尘上的孔教思潮和日渐高涨的孔教运动,政治上激进狂放的章太炎举起了反孔教的大旗。他以诸子学为武器,站在古文经学的立场上对康有为等今文经学家所塑造的孔子形象展开批判,从革命派的角度对孔教论进行抨击。章太炎对孔教理论的明确否定,使得人们在怀疑康氏以孔教为宗教的正确性的同时,对其孔教义理系统的合理性、合法性也提出质疑,从而动摇了改良派所提倡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基石,同时也促进了时人的思想解放和新思想的传播,开启了近代中国从学术意义的层面上重新研究孔子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68.
儒家的宗教性问题,是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关注的热心问题.在制度化儒家解体之后,如何为儒家寻找一个制度性的依托,也是近代儒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以康有为及其弟子所推动的孔教会的活动最具影响力.孔教会的出发点是试图为儒学在现代中国寻找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对之的了解可以加深对儒学在近代转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9.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反孔教的两难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运动期间,作为文化激进主义者的陈独秀以激进的反传统、反孔教的态度著称于世。然而,在激进地反传统、反孔教时,其价值判断上也出现过两难取向。本文从三方面对此种两难取向分析后认为,这其实是整体上反传统、反孔教无法摆脱的矛盾心态的一种表现,而从根本上说,则是观念先行和理论后置之间的落差造成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70.
近代以来儒学遇到空前的危机。康有为试图通过对儒学内部仁礼二元结构和外部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的解构 ,并融合中西在儒学中注入西方现代精神 ,创建孔教 ,使儒学摆脱专制主义的纠缠 ,使之深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灵魂 ,以实现儒学的真正复兴。本文试图通过探析康有为这一复兴儒学的思想以加深对康认识的深度 ,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实现儒学现代性转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